更新时间:2018-04-11

小说:诗意

故事结构很有意思,平行叙事的电影也看过一些,但是一般都有主有弱,这部昨天看的电影今天回味起来,竟然发现不知道虚实的分界在哪里,一条线的男女主角旁观另一条线的作家讨论,女主角作为未被对焦的背景出现在讨论中,时而带着我们走出房间之外,似乎会议房间外的生活才像是真实的,结果最后作家们又回来讨论男女的结局,点了“小说”的题。
除了叙事线,整个电影就在讨论“诗意”的概念,一些诗人、作者在商业化的浪潮里开着“笔会”,讨论“诗意”在哪里,好像显得十分多余。
阿城:只从人有了“志”,诗就从歌里升华了出来,从对生活的咏叹调里产生“说不出来的东西”,所以诗歌里的意象,是一句一句诗歌的连接之后,“再也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想表达那个意象的时候,你就只能把诗再念一遍。而在如今,小说把诗里的诗意载走了,那诗当然就不必载了,因而就没落了。
看到这里,我心里惊呼他是不是读过麦克卢汉,读过娱乐至死。引申出去,诗意既然无形,那它的形状就由承载它的东西所决定。
陈村:生活就是一种混乱的东西。我们只能从身边可看可感找到能愉悦自己的东西。我们不愉快是因为我们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对自己有一种上帝的欲望,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什么东西,这种欲望折磨着我们
这段的愉悦与逾越很有意思,我最近刚好也开始意识到“人性”与“神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甚至是两条不同的轨道,一面人因为向神性跌入沉默的深渊,另一方面它又为人性的感知提供许多灵感和来源。
真正的大家参与讨论点在于“挣钱”的话题。没有钱,自己隔绝的清贫生活真的有诗意吗?
王朔:物质好像和诗意过分对立了。有钱不是学坏,我只是觉得有钱、时髦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个性的东西。诗意必须有空间的,现在的社会是有‘空’的,你可以在你的空里发疯。在城市里呆长了,城市的垃圾堆给我感受更多,有时候我觉得垃圾堆特别好看,五彩斑斓的。人得沉沦到极,诗意你也得落到底,把自个儿摧残到底,把身心降到最低,而且一定要是不道德的。我觉得社会的承认都是有害的

马原:有用无用就是诗意的分别。能解析的部分太理性,我认为一点诗意都没有;而其他的文学、艺术、语言、音乐都不能解析

棉棉:我曾经觉得自己特别不幸,为什么给我一种复杂的东西让我无法消化,让我很难受,总是要离开,因为无法搞懂。最后没办法,你必须把这些垃圾、恐惧、疑惑吃下去,在你开始认为你的生活一点点简单起来的时候,你发现你有力量了,就可能有诗意了
诗意源于从复杂中刨出简单的过程,来源于躲避社会规范的过程。马原说它是无用的东西,他说其他文学、艺术不能用理性分析,而我觉得,理性不是欣赏的终点,但它是必经的手段。无论它再怎么简单,我们也要学会沉沦、学会吞咽、学会无用。
回到电影本身的表现,它的内容甚至不比会议记录更多,但是手法很奇妙,在作家们自然的流露出自我,带着停顿、思考甚至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表达的时候,镜头能引导我把重点放在他们讨论时的细节上,去观察他们被困住的过程,并且十分亲切,带我一起成为一个观察者,而非被动的读者,很妙。

小说(2007)

又名:诗意的年代 / The Obscure

上映日期:2007-03-23(中国香港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王志文 王彤 阿城 林白 陈村 徐星 徐兰 赵玫 方方 丁天 

导演:吕乐 编剧:刘仪伟 Yiwei Liu/吕乐 Yue Lu

小说的影评

行
行 •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