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后来,他们怎么着了?
余华:“除了破镜重圆以外都有可能。”
林白:“他们可能会上床。”
赵梅:“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
方方:“接着以前的架吵下去。”
丁天:“一个会把另外一个给杀了。”
棉棉:“让他们去看卡通片吧。”
王朔:“什么也不会发生,净剩后悔了。”
阿城:“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发生。”
陈村:“对方觉得怎么好,你就怎么做。”
这是第六代导演吕乐的电影《诗意的时代》,这部电影极具实验性,整部电影90分钟,但是真正给男女主角的就只有短短二十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是一群作家在那讨论,诗意是什么。
是啊,诗意是什么?
那群作家也并未给出真正的答案,他们并不清楚诗意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忘了,抑或说,他们不愿再说出诗意。抛开时代不说,那个特殊的时候,或许,诗意从文学转移到了电影。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说,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九十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导演。他们多是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影响并不大,有些类似于当代文学史上的先锋派。最多赶上文革的尾巴,不过他们经历文革的那段时间,他们毫无话语权,也不是矛盾所指,顶多是个观众,经历这个时代而已,所以他们没有以往的伤痕,他们经历了体制的崩裂,经济的爆发,各种新观念的萌芽,都决定了他们习惯于与传统对立,他们乐于建立经典,也乐于将经典拉下神坛。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反叛与对立”,所以他们不是乐衷于追求人生本质,偏执于社会真相,就是走上商业片的路。
毫无疑问,《诗意的时代》是属于追求人生本质。影片大部分是作家们在讨论,诗意是什么,然后穿插了会议策划人陈晓在会议间隙遇到旧事的恋人赵子轩,接着他们追忆,他们感叹,最后哭泣,然后镜头没了,接着他们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期间,陈晓问曾是老师的赵子轩,还写诗吗?赵子轩回答得很干脆,早就不写了。这许是诗意的消失,也是他们无法再回去的论证。现在他们已都有家庭。关于另一半,赵子轩说,就那样吧,陈晓,并不愿意说。(笔者猜想是并不幸福,或者已离婚。)这样一对比,过去变得无限美好,但是回不去了。
关于他们两人的结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这也是自己对与过去的一种追忆。影片只给了他们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有经历的人,应该被勾起心底的痒,而无经历的人,也许会觉得有些单薄。这是吕乐这部影片的创新之处,也是受人诟病的地方,记录片与文艺片相结合,记录被文艺消解,而文艺表现得不够深入人心,显得有些不完整,但是这不完整又恰恰跟我们现实一样,这样的表现手法消解了电影与现实之间的壁垒,令人更加感同身切。
《诗意的时代》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不过,在于娱乐至死的年代,这种尝试也只能消亡在时间中,只被为数不多的人津津乐道。

小说(2007)

又名:诗意的年代 / The Obscure

上映日期:2007-03-23(中国香港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王志文 王彤 阿城 林白 陈村 徐星 徐兰 赵玫 方方 丁天 

导演:吕乐 编剧:刘仪伟 Yiwei Liu/吕乐 Yue Lu

小说的影评

行
行 •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