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络原因,看这部电影两次才看完,也许对于好的东西不怎么相信,虽然电影很流畅,却看完我在反思,电影里算不算有对纳粹灭亡“意淫”的成分和紧紧抓住大众观影心里而“肆意”“践踏”的“聪明”呢,尤其是很面的部分。
我不是很喜欢导演太聪明的。
还有一点,那个小女孩发育成熟的也忒快了,1941年的时候,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但德国还在占领法国,不过到末期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段,小女孩俨然成一少妇的样子了,莫非法国女人发育这么早么?这里是不是有导演刻意或无意的安排呢?
最后一点,最近我看的电影,无论是《风声》还是这部,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残忍”场景,《风声》中在审讯周迅的时候,那段绳子戏,然后这部电影里的第二段“无耻混蛋”,都把血淋淋的场景直接搬到了屏幕里,看的时候都有些难受,如果说人的内心总是有着无法压抑的残暴,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时刻去释放,或者安全的或者危险的,还有如果说只有活生生的残忍才能体现一部电影的高尚,和千万粉丝的追捧热爱,那么这两部无疑要做到了。而如果在细分的话,《风声》的残酷是带着感官线路的,这部《无耻混蛋》带着的就是最后希特勒看电影时的那种“感情”线路,观影的时候,也许我内心弱小,不会有很多粉丝强大的对待残酷施暴场景的“见怪不怪”,这些真真对我而言,我是不怎么看的下去的,至少不能目不转睛。
残暴,人生会有多残暴呢?我对自己说,也许电影里展示的只是人类史上很微小的一部分吧,真真的现实世界,会有更加“惊心动魄”的手段,这只算“小巫”而已。可又一想,每个人存于这个世界,并不是非要把这个世界的丑恶知晓才能称得上是“完整”,因为有的人,我相信部分的人,也需一辈子都只是安安稳稳地走在阳光下享受温暖,看到的是别人的欢笑,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去“体验”那个“残酷”的现实世界吧。问题就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来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的电影艺术,是否有着“义务”告诉人们世界是多么灰暗,人类的内心是多么肮脏呢?
读书的时候,看到一则很让我差异的事情,是一篇小故事,说尼采指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上帝、自由、永生这些东西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可知的。但是到了《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又说,为了确保有道德的人最终能得到幸福,必须预设上帝、自由和永生的存在”,这是为什么的呢,“海涅在一篇讽刺性的文章中说,康德之所以又清楚了上帝,是因为他在破除宗教之后,和他的老仆人出去散步,突然间觉察到这位老人热泪盈眶,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然后就做出了这三大预设。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真的,但读到的时候,感觉好多东西突然间塌了,然后同时很多东西也在我脑子里站了起来,好像对这世界(更多是自己的脑袋幻想的)突然就默默无语了,能做的只是仰着头,看看漆黑的满天星斗,如果带着忧伤和不知名的稍微“颓废”的情感。(带引号的摘自薛巍《西风不识字》)
电影是说不明白的,因为只有对死了的事物才能定义,当电影作为一个工具,展示着人生命的各种可能的时候,也许就该是这样,但是电影不该这样,该那样,只能自己在一边瞎扯了。
不过,对我而言,这两部电影,给我最多的“知识”就是原来人可以这么残暴,手段还可以到如此之程度,而电影中的人物是那样的“天将降大任与于斯人也”的冷静和泰然自若,我是“佩服”和“惭愧”的想吃麻辣串了。
以上观点仅属个人,努力学习中。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又名:希魔撞正杀人狂(港) / 恶棍特工(台) / 无良杂种 / 无良杂军 / 戴罪立功 / 无良杂牌军 / 混蛋野战队

上映日期:2009-05-20(戛纳电影节) / 2009-08-20(德国)片长:153分钟

主演:布拉德·皮特 梅拉尼·罗兰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伊莱·罗斯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编剧:Quentin Tarantino

无耻混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