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片中,观众随着卢卡斯的视点一起感受着这个故事,从孩子的一句戏言,到被周遭人逐渐误会,直到最后变成众矢之,因为观众一直代入的是卢卡斯这个角色,因而更能感受到他被误会后的无奈和痛苦。相信谁都曾有被误会的经历,那种百口莫辩的无力感,任谁都会是一段不愿回忆的往事。
<图片2>
卢卡斯因为拒绝了来自好友女儿卡拉的暧昧示好,而招致了卡拉的报复。卡拉声称自己看到过卢卡斯的生殖器,并默认了自己被卢卡斯性侵的事实。观众可以看到一个荒谬的谎言如何一点点传成众人心中真相的全过程,因为坚信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所以无论从校方还是卡拉的父母,都执拗的认定卢卡斯性侵了卡拉。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弱者认同,因为卡拉看起来处于弱势,所以人们干脆屏蔽卢卡斯的解释,似乎他怎么解释都不过是在狡辩。就在这个以讹传讹的过程中,卢卡斯一点点被树立成了整个镇的敌人,曾经的好友,同事,乃至超市的服务员都对他恶语相对,大打出手。因为一场恶意的诽谤,卢卡斯几乎失去了一切他所珍视的东西。
<图片3>
我很欣赏阿米尔·汗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永远不是他的年龄,而是他的行为。如果人们总靠着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去看事情,那真相又怎能浮出水面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呼唤理性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也许很难真的改变,但总归不能坐视它如此发展下去。
<图片4>
人们只愿相信他们看到的,仿佛是急于给自己一个方向般,只要找到了就毫不犹豫的走下去,丝毫不去考虑自己走的这条路是否正确。卡拉作为一个孩子,并非能意识到她说的话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导演有意展现卡拉想要去澄清真相,但她每一次试图澄清都会被急躁的大人们驳回,大家仿佛已经认定了卡拉就是受害者。
就在一次次被大人的纠正后,卡拉自己也开始迷惑了,观众能够看到卡拉内心的疑惑,她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会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卡拉在事发后去找卢卡斯,卢卡斯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问卡拉到底自己有没有性侵她,卡拉此时犹豫了,她印象中并没有,然而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她被性侵了,女孩此时的犹豫和混乱能够让人感受到谣言一点点变成真实后的那种荒诞。
导演在片中大量使用手持运动镜头进行拍摄,试图营造出更加真实的质感,令观众更加有参与和代入感。整体偏冷,暗的灯光照明,更加烘托了卢卡斯所处境遇的残酷和冰冷。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卢卡斯的爱犬被陌生人虐杀后,他在大雨天埋狗的段落,导演没有用小景别的镜头去烘托卢卡斯此时内心的痛苦,而是选择用瓢泼大雨和阴冷的氛围来烘托出此时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全程全景的景别选择更是凸显了此时卢卡斯的烦闷和孤独。
<图片5>
“拔叔”在本片中奉上了教科书级的表演,他把一位念子心切,被卷入到风口浪尖的憨厚男人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观众能够从他的眼神和肢体上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巨大痛苦和挫伤。脾气再好的男人,也经不起如此的恶意中伤,卢卡斯在遭遇风波后虽然一直试图保持冷静,但是总归还是经不起旁人一波又一波的侵扰,他用头撞超市对他无理的服务员的那个瞬间,观众能够感受到他的愤怒。这里面尤其惊艳的演出是在影片高潮处的教堂戏份,在经历了一番折腾后,卢卡斯已经基本摆脱了刑事追究,但镇上的人却还是不愿原谅他,在教堂中,他对着曾经的好友,也是卡拉的父亲有一个空洞但又充满了悲伤的回眸,仅仅那一瞬间,拔叔用那个眼神诉说了太多卢卡斯的不幸和痛苦,令人动容。
<图片6>
影片的结尾,就在观众觉得一切回归平常,卢卡斯终于从诽谤的阴霾中走出来时,导演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卢卡斯带着儿子去深林打猎,却不料遭到一个枪手的袭击,虽然子弹没有伤到卢卡斯,但却暗示着他,事儿虽然过去了,但是他所面临的不公和歧视并未彻底消退。导演在这里很有心的用一个大逆光去勾勒这个枪手,故意让观众看不到这个人的真容,仿佛在告诉观众,这个试图伤害卢卡斯的可能是任何一个人,这种未知的恐惧更让人感到无奈。
不能因为我们感性的情绪和过度自信的主观认知,就试图给一个人或事儿下定义,那会混淆我们的视听,让我们看不清真相。卢卡斯的经历仿佛一个带有启示性的预言般,导演试图通过这一荒唐的闹剧来警醒人们理性的重要性,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擦亮眼睛,去探求事情的本质。这就好像河南性侵幼女事件一样,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真相么?发表观点之前,先想一想,不求你有多么高深的见解,但求你不要做偏见和感性的奴隶,而是成为一个理性思考的完整的人。

狩猎Jagten(2012)

又名:诬网(港) / 谎言的烙印(台) / 捕猎 / The Hunt

上映日期:2012-05-20(戛纳电影节) / 2013-01-10(丹麦)片长:115分钟

主演:麦斯·米科尔森 托玛斯·博·拉森 安妮卡·韦德科普 拉丝·弗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编剧:托马斯·温特伯格 Thomas Vinterberg/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

狩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