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1-28

藩篱:责任与欲求

“为了看见阳光,我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来自巴尔蒙特的诗。写得多么形象!仅仅是听着,也叫人感到被阳光照耀。也难怪,巴尔蒙特毕竟是个贵族。衣食无忧,舟游四方,天生与责任这个词没缘分。若是给他强加个责任吧,那则是为梦而奋斗。说白了,仅仅是个人观点,梦想不过是个人的欲求罢了。一个仅为梦想而活着的人,在某种层面上来看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的大儿子一样。为了音乐,他可以34岁时也情愿张口和自己的父亲要生活费,他可以靠自己妻子养活自己,但这又无可厚非。没有任何道德教条法律法规要求人要为别人而活着,不是吗?当然世上也有人选择这种生活,例如电影中的两个角色。一个是露丝,当她在某一刻情愿将自己交付于一个男人时,她也准备好了为其担负后半生的责任。本是二十载的青春,她却安然于平凡,梦想、欲求她何曾没有想过?只不过在其与责任的比较中她全然选择了后者。另一个甘愿抛弃梦想的角色是哪只狗,布鲁,它只存在于特洛伊的回忆和那首歌里。它与露丝的不同在于,它是狗,梦想这个概念它是无法理解的,它只管抓老鼠,守护自己后院前门边的美人就够了。

其余的角色,其实也都在责任与梦想的权衡中徘徊着,犹豫着。他们有的虽然很好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确因为自己没能实现梦想而怨天尤人。有的习惯了别人无条件的对他负责,误以为自己可以像贵族一样可以只为梦想而活时,却软懦地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

每个人都是这样,当自己处在高处,活的如此孤傲,却不怕孤独,因为有着宽阔于天地的胸襟与抱负。一旦自己沉沦时,又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愿意为谁倾其终生。都是空话。缘分为你造就了一段爱情,一场婚姻,都是一个为彼此放下人格的过程,对亲人也一样。所谓放下人格,便是学会在责任和欲求间权衡,取舍。

我们是人,就不应该想布鲁那样平庸。我们也不是贵族,就不应该不负责任,但即便是贵族,失去了责任,也会在浮华中渐渐迷失和空虚。梦想和责任是并重的,甚至有时责任会更重要。因为支持我们活下去的,除了信仰,梦想,更多的是责任。你大可以穷求你的梦想,其实更多是懈怠于享受中,但永远别忘了你身后有多少牵绊。

藩篱Fences(2016)

又名:篱笆内的风暴(台) / 心灵围篱(台) / 围栏(港)

上映日期:2016-12-16(美国)片长:139分钟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 维奥拉·戴维斯 斯蒂芬·亨德森 约翰·艾德坡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奥古斯特·威尔逊 August Wilson

藩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