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再大,它也是人民的变形物。《希特勒的男孩》一反战争宏达的场面,从战争里的人民说起,不仅是人民的简单存在描述,而是从一个年轻的孩子,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永远on the way的青年人说起。一个是大而丑陋的战争,一个是小而美好的孩子。强烈的反差冷梆梆地“摔在”屏幕上,你无法改变。
观众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有关战争的角落,却好似比激烈血腥更加残酷。
你知道,将美的事物硬生生地毁灭在你眼前,而你只能袖手旁观的时候,它不仅是悲剧,它也不再是一种历史以后距离远观的所谓的“悲剧美”,而是痛心,怜悯以及莫名的被喧嚣了已久的眼泪。
人是精神的显性存在。当精神淘汰了一批变态,变异却“狼烟四起”。《希特勒的男孩》里,可以说是异性精神状态的法西斯在那句“希特勒万岁”之下,是人们万分激动,那个45度高举的手势,不是“德意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是“你们!都要听我的!”它向上是向往也是对人民的高压。希特勒的男孩正是在那一声万岁下,在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之时的荷尔蒙的喷发。
佛理得利斯是一个普通的男孩,除去拳击,那他的生活只是几点几线的常态。战争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名词,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利益,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他都无从知晓。生活就是兜兜转转和拳击。直到有一天,他的优秀的拳击技能被一位教练所看重,他希望他能进学校学习,这所军事化的学校给了许多人美好的幻想。踏进它,那么名利就是你的标签,无数的人对你说万岁,即使你再怎么矮小。即使佛理得利斯的父母反对,他仍旧毅然地偷偷地离开。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做一回“风”。
影片至此,他的父母是第一个反对者,但他们只是单纯地从行为上做出阻止,并未告知原因。他们或许只知道,战争意味着死亡,而世代作为人民的自己,依旧希冀平淡的生活,不需要什么顶峰,只要家人安康。
这位希特勒的男孩踏进学校,同时也课后努力补习拳击。身体的疼痛是什么,又算得了什么,胜利是麻痹针。那时的他,对定胜负的那一拳还犹豫,而教练告诉他,“不是你死就是他死”,胜利只有一个,为强者而准备。这时的他,还是一株草,内心跟随着别人的言语而飘动。
在比赛中,他最后一拳在欢呼声的催化下打得直接而猛烈。他高举的手如同希特勒的万岁,人性在一点点地被蚕食。欢呼声淹没了他内心依旧蠢蠢欲动的不安。阿布莱齐却走到他身边,他以为是祝福,而他却是质问。你的人性在哪?你内心的那一点点对人的尊严对人的感知在哪?
至此,第二个阻挡力量出现,他是从内心唤醒他。阿布莱齐是电影中的一抹亮色,是这高压严禁之下,机器体制里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贯穿着整部影片的情感。他喜欢文学热爱艺术,他甚至看起来有些纤弱,但他的内心强大。他的母亲不愿理会他的诗句,只为迎接他的父亲打好装束,他的父亲只知道武力,诗歌神马的都是狗屁。在这样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以爱之名将他送入军事化的学校。想告诉他:枪和拳头才是一个男人该真正使唤的东西。而他却依旧热爱着诗,他渴望分享,同时他也渴望理解和爱。
或许在阿布莱齐父亲的眼中,他是懦弱的,他伸不出拳头去打对方,他在夜巡时提不起枪射杀“敌人”,他在雪地里妄图救一个被贴上“敌人”标签的人。但是,佛理得利斯明白,他坚强得可怕,他勇敢得令人担心。他害怕失去他,所以在窗口他紧紧抱紧他,问他:你怎么可以那么自私!他在勒令停止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依旧勇敢地读下去,他希望能唤醒他的同伴,他不愿意修改哪些文字,他觉得生命的价值理应该如此,而不是醉醺醺地举着枪,不知道对方就已经开射,别人的生命一文不值。
“单纯的‘忧虑’”是乃万事之发端。当生命开始从机械的程序中逃脱开来,问自己为什么如此生活的时候,人的趋向性呈现两个极端,要么逃避,依旧听之任之,要么起来,坚决反抗。所以,一个人的觉醒坚决但也可怕。在觉醒的那一刻,他就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它该如何逝去。
阿布莱齐是佛理得利斯的一个灵魂支点,他紧拽着他那即将走失的对人的本真崇敬。最后一场比赛中,那一拳没有打下去,生命回归到最初的人性本源。的确,它只是一场比赛,有比赛就有规则,它的规则就是适者生存。但是这种适者生存是歪曲的。并非踩着对方的尸体才能步入自我实现的境遇。那是野蛮时代,区别是那时是棍子,现在是枪,但都用手拿。
影片中有另一抹澄澈透亮了人的心灵,可以说那也是一个讽刺。男孩Siegfried受尽军官的侮辱和嘲笑,但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是他扑出身体用血肉之躯阻挡了灾难。这个在影片从出现他角色开始一直以懦弱形象出现,到最后的那一幕黑,以及鲜血地溅淋,他从一个被嘲笑的对象成了令人尊重的牺牲者。这抹澄澈点亮了影片。也点亮了观众。
再回到阿布莱齐。他注定做不了父亲的好儿子,他也曾试图获得父亲的赏识,但最终他坚持了自己。
死亡,是另一种警醒。阿布莱齐的死亡让佛理得利斯有勇气放弃最后 一拳,有勇气用头脑明白自己的生活,有勇气抛弃名利的欲望。
最后那冷冰冰的湖水,不仅刺痛着佛利德里斯的心,也是把锥子扎进了观众的心。扭“畸形世界观”糜烂在那些对世界尚有一丝渴望,便掐灭,并让他们觉得未来磅礴却早已奄奄一息的“希冀”的少年的心里。就像是“愚民政策”,有良好的保障作为终点,但同时你也要交出珍贵的人性。如同驴子前的胡萝卜,你永远吃不到,但你愿意做驴子。此外,正如《围城》中所言:以前的愚民是不给人民受教育,现在是让他们接受一种教育。
影片在冰天雪地里结尾,但幸好,佛理得利斯的离开让观众舒了口气。无论多少人上战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选择。无论多少人上战场,他们曾经也兴致勃勃的年轻过。
阿布莱齐是冰冷直击的,同时也是清醒温暖的。
向阿布莱齐致敬。



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2004)

又名:英雄教育(台) / 纳粹军校 / 元首的精英 / Before the Fall / NaPolA

上映日期:2004-12-25片长:117分钟

主演:马克思·雷迈特 汤姆·希林 Jonas Jägermeyr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编剧:Dennis Gansel/Maggie Peren

希特勒的男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