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意识形态严酷的环境里,也存在着一些没有被规训、正常的、独立的思想的人,他们即使与现实格格不入,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也要为了改变做出努力;假使努力并不能改变现实,那就告别这个世界。
最令人惊诧的是其中两个男孩的自杀,一个是为了逃避屈辱,一个是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这两个人的自杀都是自我选择的,却收到不同的评价。原谅我记不住德国人的名字,不是太长就是太拗口,姑且用第一个,第二个吧,也是他们带动剧情走向高潮的顺序。
第一个男孩,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尿床,我觉得第一次可能是无意的,但是被体育老师当众羞辱后,估计留下了心理阴影,尿床就成了条件反射的毛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太想避免了,反而避免不了了,个人分析,不过也有可能他本来就有的毛病,跑题了。有一次早上起床,他又尿床了,被发现,要20卢比封口费,当天就要兑现,并以告诉体育老师作为要挟。他是没有这个钱的,又受不了二次的当众受辱。于是,在手榴弹实操练习课上,一个同学没有将拉过手环的手榴弹抛出去时,他选择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盖住那个要爆炸的手榴弹。他再不用担心要挟受辱了,同时也因救了同学们的性命而受到了表彰。我想,他其实只是发现了一个可以逃离那个现实的机会,就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并没有多想。
第二个男孩虽然也是在训练课上自杀的,却落下懦夫的标签,虽然他并不是。他身为纳粹军官的儿子,却没有继承父亲的勇猛,反而喜爱文学,虽然作品受到肯定,但他的作品父亲并未看过一篇。一次实战训练,对待战俘,他父亲要求他们射杀,他善良的内心不允许他这么做,但是他并不能阻止射杀。于是他心怀罪恶感,在一次写作课上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托盘而出,最终被老师撵出教室。后来,他父亲有要求他写一篇违背他内心的文章,他并没有屈服。但是,在冰下训练中,他跳进冰窟窿,再没有出来。他是为了坚持善良而自杀的,却被父亲评价为“太软弱了”。
两个男孩的自杀,虽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评价,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反抗现实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我是十分佩服他们的勇气的,换做我并不一定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夜路上迎面而来的车为打招呼会变换远近光灯,这两个男孩就像那闪动的车灯,在警醒着我们。虽然,纳粹已经远去,但是,假使我们不能真实、保持本心的活着,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地逃离呢?

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2004)

又名:英雄教育(台) / 纳粹军校 / 元首的精英 / Before the Fall / NaPolA

上映日期:2004-12-25片长:117分钟

主演:马克思·雷迈特 汤姆·希林 Jonas Jägermeyr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编剧:Dennis Gansel/Maggie Peren

希特勒的男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