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2-13

镜子:《镜》杂感:也说意象

镜子意象自然是多次出现。和平时代是完整却模糊的镜子,战争时代是破碎的镜子,还有凸面镜、凸透镜(装满水的玻璃瓶)等。镜子照出人影,而影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两个时代中,连主人公的长相都一样的两个故事。贯穿始终的旋律自然是杂语般的,关乎成长、战争、癫狂和救赎。而我认为是较为重要的主旋律的,是连绵的负罪感和对救赎的渴望,以鸟类意象连缀。
影片中多次出现鸟类意象。鸟类或许象征清白自由没有负担的生命。第一处是一段蒙太奇,在雪地中蹒跚行走的孩子仿佛有沉重的心事,一直小鸟停在他的帽子上,他伸出手即将抓住小鸟,背景音乐突然尖锐起来,在他抓住小鸟的一刻,镜头马上切换到中国的领袖崇拜时期,量产的偶像雕塑、重复的热烈表情,给人的惊惧之感不亚于前一段原子弹爆炸的蒙太奇。个人成长和历史轨迹,面临战争的俄罗斯小男孩、国境另一边的人们手中挥舞着的语录,和海的那边数十万人的瞬间气化,这个张力是让人无法忘怀的。
鸟的另一个意象出现在杀鸡的情节中。女人从莫斯科带着孩子去乡下一个远房朋友家借钱,这个女人是战争时期小男孩后来的妻子,长相却同他的母亲一模一样。屋子女主人说要等丈夫回来才有钱,两人在家等着。由于头晕请她帮忙杀鸡。影片选取了一直很大很漂亮的白色公鸡。女主人把它按在木桩上,把斧头塞给女人,她一阵恶心,逃离了女主人的家。如果自己作为人类已经没有清白的过去和无忧的现在,为何要将寄托了自己自由理想的自然生灵杀戮?也许正是在一代代在不同背景的俄国人之间传递的永恒的难以言说负罪感让他们记忆相通,共同纠结和挣扎着,永世赎着罪,导演采用不同时代却同样面相的主人公们或许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不变的东西。
最后垂死的男孩在病床上,医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家人先于他死去,他也就更倾向于死去了。年老的女主说根本没有家人先于他死去啊。但其实,他的家人、他所牵挂的人在负罪者共通的记忆里已经死去了千百万次。男孩手里的垂死小鸟,床单上还有它的血迹(可能是被他折磨),经过男孩的手的抚摸又轻盈地飞向天空,这是影片最后一次致敬鸟,致敬灵魂的救赎与解脱。

镜子Зеркало(1975)

又名:写真 / Zerkalo / The Mirror

上映日期:1975-03-07(苏联)片长:108分钟

主演: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奥列格·扬科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亚历山大·米沙林 Aleksandr Misharin/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镜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