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配色(部分剧情彩色),线条简单(有些剧情只有黑白剪影),但是政治历史背景丰富。伊朗,1935年前被外界称为波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英苏殖民,1925巴列维王朝建立,二战后摆脱英苏控制,用石油所有权换取美国扶持,奉行亲美政策,君主专制下展开了开明的经济建设。直到首相摩萨台大力社会改革,实现石油国有化等,1953年美英策划推翻摩萨台,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1963年参照美国进行农业和工业改革,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对,被逮捕于1964驱逐出境。

1978,童年——

1977伊朗开始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 追求民主,反对皇帝暴政的革命运动被血腥镇压,直到1979国王出走。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玛琪的祖父(卡扎尔王子)曾因为反对沙赫国王入狱,玛琪的叔叔安卢和其舅舅因为反抗沙赫,舅舅被枪毙,自己被捕,沙赫被推翻后被释放,后因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入狱,唯一的探监机会见了玛琪,无声送给她天鹅吐司(啥意思呀)。

(为啥开头说沙赫与英国人达成协议,决口不提美国呀。)

1982少年——

霍梅尼策划人质危机(电影逃离德黑兰背景),走向反美。对内推行政教合一,鼓吹宗教高于一切,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限制了经济、文化和自由;反对共和主义,清洗共产党。对外1980伊拉克在美苏支援下发动两伊战争, 1982霍梅尼拒绝伊拉克提出的停战,要求萨达姆下台被拒,战争又延续6年,德黑兰被导弹袭击。

德黑兰因为袭击陷入混乱,青少年被蛊惑参加“圣战”上天堂;父母聚会喝酒被搜查,父亲用钱解决;邻居因心脏病想要办通行证去英国,护照制作人因收留共产党人出逃避难,邻居去世;妮奴被捕,处女不能处死因此被QJ…父母不忍,送玛琪出国,动画由黑白变成了彩色。

在维也纳因为国籍遭受歧视,被边缘化,在社交时谎报国籍。经历了同性恋、出轨男后,流落街头差点丧命,联系爸妈选择回国。

回国后心情沮丧,而因战争残疾的幼时玩伴扔能开怀大笑,自己的痛苦根本不值一提,国内国外自己都是外国人,安眠药自杀未遂,梦中被“先知?”激励,重新振作,开始生活。

1992青年——

战争结束了,然而伊斯兰教法以及宗教政治对人民,尤其是女性的压迫还在继续,玛琪也曾尝试反抗,后来选择在21岁和男友结婚,最终感情破灭,离婚后再次离开伊朗。

毕竟是作者自传改编,这部电影对女主的描写很真实,这大概就是当时部分伊朗青年的真实写照。也挺令人讨厌的。本来就是特权阶级,从小衣食无忧,年少时受亲友影响,产生革命的萌芽,后来在最危险的时刻出走异国全身而退,从此生活中只剩下酒精、男人和欲望,在最落魄的时候回到无数人想要逃离而不能的伊朗。她贪恋的大概不是伊朗,而是父母在伊朗的特权,可以护她周全。她所经历的,不及真实的万分之一,却感觉想要把所有的不幸归咎于革命,而对战争的亲历者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怜悯。片尾看似意识觉醒,然而革命对她来说只是轻描淡写的喊喊口号。她依然是那个任性的小女孩,在伊朗玩够了出国就好啦。似乎大方承认自己来自伊朗是很了不得的成长,有种“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紫菱失去的是自由”的感觉。

说到底,还是阶层不一样吧哈哈哈,所以难以理解,以及不符合大多数的主角成长路线,可能还有什么未完待续吧。不喜欢女主,但是还是感谢有这种历史题材的电影啦

好喜欢玛琪的妈妈和奶奶呀,妈妈会因为国家的混乱而痛心,会因为妮奴被处决而难过,会坚定的送玛琪出国,会因为玛琪回到伊朗早早结婚而痛哭,在最后送别玛琪时提醒她成为独立自主的女人,永远不要回来(这是对国家彻底绝望了吧,怪不得会被伊朗抵制)。奶奶会在玛琪出国前提醒她保持自尊和诚实廉正,会因为她在学校的小小抗争而赞许她,会在玛琪因为婚姻而痛苦时鼓励她离婚。嘻嘻,我也有自己的茉莉呀~

评论区推荐的《樱桃的滋味》《小鞋子》《一次别离》,悄悄码住呀。


此应用出错了

上映日期:2007-05-23(戛纳电影节) / 2007-06-27(法国) / 2007-12-25(美国)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编剧:玛嘉·莎塔琵 Marjane Satrapi/文森特·帕兰德 Vincent Paronnaud

此应用出错了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