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孩》这部影片中,“李小龙”三个字仿佛无处不在。不论是作为女主Pooja的精神导师还是武术功夫的具象化身,他的存在感都让人难以忽视。
此刻提起李小龙,我们会想起什么?
龙的传人?功夫巨星?亦或是他那头乌黑的头发、小麦色的皮肤?犀利的眼神、灵活机动的打斗姿态?再或者,是英年早逝的悲剧结尾?
但无论如何,李小龙的形象在观众的记忆里总是积极昂扬的。他仿佛是一个引路人,永远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也无怪Pooja将他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
20世纪初,我们的武侠文化借助影像媒体在国内迅速地萌生、发芽。而在李小龙时代,中国功夫方才真正地在海外发扬光大。功夫电影在美国好莱坞的出现几乎重新塑造了“中国人”乃至“黄种人”整体的形象符号,中国功夫电影从此跻身国际影坛。
从这个角度而言,主人公Pooja与她的偶像李小龙确实是十分相似的。
他们同样致力于打破桎梏、打破偏见,追寻更加自由和平等的世界,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斗争。李小龙的影响力和颠覆性,正是在于他是在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打败了白人,用自己阳刚的身躯反击“东亚病夫”的嘲讽声。Pooja也是一样,她通过努力练习工夫,用实际行动冲击了社会观念中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努力撕掉外界为女性贴上的“柔弱”“怯懦”的标签,“她力量”本就可以为所爱之人遮风挡雨。
他们同样侠义肝胆、顽强不屈,两个人身上都有着极强的侠义色彩。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电影之外的李小龙本人,其言行风度充满了“侠”的风范。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只要听说有亚洲同胞受人欺辱,李小龙便会立刻赶去解围。仔细想来,电影开头Pooja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的行为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需要,亦是对李小龙的致敬。对同胞的惺惺相惜、对弱者的同情怜悯构成了他们生命的底色。
李小龙的精神就像Pooja灰蒙蒙的生活中的一道光,指引着她不断地突破自己,冲破禁锢,自由追求梦想。
我们可以说,李小龙先生仍旧热烈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活在每一个受到他言行鼓舞激励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