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知中二青年的自言自语,巨巨们请高抬贵手。高阶良性探讨也好,低阶掐架也罢,玻璃心都承受不起。(/TДT)/

======================玻璃心分割线===========================

形容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把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连起来用,其实这俩词之间没有必然的承接关系,跌宕起伏,跌宕得不好容易落入俗套,撒狗血,扣人心弦也并不一定需要大起大落的情节,关键看你怎么讲这个故事。
登堂入室的牛逼就在于它的故事并没有那么多噱头,看似不那么吸引眼球,但就是有本事让你看上瘾,就像片中法语老师吉尔曼看学生克劳德写的周末见闻看上瘾了一样。
这是一部讨论文学的作品。如果不认同这个观点的话,我劝各位看官还是点叉走人吧,后面基本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

这部电影至少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写作,什么是好的作品,如何创作好的作品,读者、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说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写作。对于周遭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善于将这些感触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是一个艺术家(我习惯把文学家也归到艺术家的范畴里)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什么是写作的天赋。就是作者心里有一头怪兽(金线老师喜欢说多毛怪),这是他赖以创作的本源。好的作者生来就有一头怪兽,他所要做的无非就是学习人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把这头怪兽描摹出来,所以他不需要懂得什么方法、技巧、流派、主义,那些个名家大师他可以一个都不认识,一部作品都没读过,能把以上这些说得头头是道的大多都只是叨逼叨的理论派,他们可以上好一堂文学课,却很难写出一部好作品。法语老师吉尔曼,穷其一生潜心文学,最终也自知天赋有限,没有继续创作。而小男主克劳德,则恰好是前一种人。片中吉尔曼的妻子对吉尔曼说:“你想教他文学,其实是他在给你上课。”
当然比起以上两种,当今很多卖字为生的人品质更差,他们心中没有怪兽,有些人选择努力打磨一头,有些人则连打磨都不想,从头到尾假装自己有一头。这些个为写而写,为稿费而凑文章的行为比小学生为作文凑字数还要没品,恶劣至极。
虽然主旋律和大环境都在鼓励勤能补拙,但是大部分时候,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勤能补拙是怎么也补不过天赋异禀的,所以那些天赋又好又勤奋的人真是太讨厌了。

接着说说如何创作好作品,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首先什么是好作品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本一千页的书也讲不完的范畴了。这里我只说我的标准:形神兼备,外在的硬件没毛病,内在有灵魂,给我好的情绪感受就是给我好的阅读体验。
片中小男主克劳德这样的写作方法应该可以归为体验派(我知道这是表演流派),他创作作品的时候是自己进入到故事里面,凭着他的天赋吧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表达出来,他与笔下人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相互影响的,更牛逼的是他还让他的读者——法语老师吉尔曼参与了进来。但他没有过多地刻意地去安排人物关系的变化,剧情的进展,而是完全顺势而为,既不是像吉尔曼要求的那样去反应一种社会现象或是揭露什么中产阶级隐藏的欲望朝着刻板俗套的方向生硬地进展,也不是完全的听之任之的被动,他在一个更宏观的位置上主导这故事的大方向。
从这个方面来说,这部片子已经超过了讨论什么是好作品如何创作好作品的范畴了,这已经是在探讨文学是什么,文学的作用是什么这种更深层更本质的问题了。
概念性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就像很少有文学作品会探讨文学本身,一个原因就是火候没把握好的话就容易沦为人教版教科书之流。片中也只是讲了文学不是什么。文学不是作业,文学不是生活的附庸,它引导人们去思考和感悟而不是人们嚼碎后吐出来的渣。这话就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样听上去矫情装逼,可事实上就是这么个道理。

再说说读者、作者和作品里人物的关系。这片又一大牛逼的地方就是把这原本只是两两接触的三者相互接触了。克劳德(怎么看他的设定都特别上帝)带着法语老师吉尔曼和同班同学拉斐尔共同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读者对作者是依赖的,克劳德问吉尔曼:“你知道要怎么发展,为什么不自己写。”吉尔曼说:“这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这种心态就普遍反映在等更新的苦逼受众身上,哪怕自己心里对剧情的后续有了一万个想法,哪怕自认为每个想法都比原作者的要好,但还是愿意傻呵呵地等,哪怕等来结果以后一阵吐槽,下星期还是会继续等。
作品中的人物对于自己在作品中的形象和命运是完全无知的。拉斐尔不知道克劳德来到他家后,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吉尔曼老师正在透过克劳德的笔观察着他的家庭生活。拉斐尔几乎都是被动地作出反应,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拉斐尔一家的生活”故事中,他就是主人公,是一切矛盾的源头。
吉尔曼曾经试图跳过克劳德,直接去了解拉斐尔的想法,他让拉斐尔当众朗读他的作文:我最好的朋友。果不其然他写了克劳德,只是结果却是吉尔曼意想不到的,他这一举动,改变了故事的发展方向,也成就了他自身生活的转折的起点。吉尔曼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故事的一部分,却没有想到这个让他读上瘾的故事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读者、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三者关系混乱的时候,往往是危险的,他们都会分不清现实和虚构,容易走火入魔,吉尔曼指责克劳德分不清欲望和情节,他自己又何尝分得清楚呢。

还要说说克劳德登堂入室的行为,这是否道德。以文学的名义窥探别人的生活是否可以被原谅。只有一条可说的:艺术与道德无关,文学作品也无需接受道德评判。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离经叛道的,比如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洛丽塔。硬要从法律道德角度批判,那克劳德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对,但是他的作品是没有错的,对于文学或是艺术作品,你可以说喜欢不喜欢,支持不支持,但是它们没有对错。

最后还能说说吉尔曼妻子那条线。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吉尔曼解读为极端的性爱和独裁,很多人(从拉斐尔一家口中推出)则认为那就是情趣用品。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先锋艺术是不是要纡尊降贵让普通人都去理解,不被理解的艺术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艺术是不是要向商业妥协?这些我说不好,不是我熟悉的领域。
讲讲作品与评论家之间的关系,吉尔曼是个好的读者,也是个不错的评论家,对于文学和艺术有着自己独到(其实也挺大众的)的理解。评论家不需要有创作好作品的能力,比如美食评论家不需要会做一手好菜,他只需要分辨好坏的能力(←梁指导原话),去赞赏好的作品,批判不好的作品,帮助带动整个领域形成良好的风气(←梁指导真爱粉无误)。作品好不好,各人评判标准确有不同,但是好的作品和不够好的作品之间确实有金线(金线老师的失误就在于他自己定了金线,然后把自己划到了金线之上。一个人不可以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你在不在金线之上是要让别人来评判的),当然个人喜不喜欢这个作品和这个作品本身好不好之间没有多大关系。

综上,法国佬都太他妈热爱文学艺术了!法国的文艺氛围简直太他妈好了!(╯‵□′)╯︵┻━┻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2012)

又名:偷恋隔篱妈(港) / 在屋内 / 一家之主 / 一屋之主 / In The House

上映日期:2012-10-10(法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 恩斯特·吴默埃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编剧:胡安·梅约加 Juan Mayorga/弗朗索瓦·欧容 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