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中的第一个片段《乘风》真的太敢拍了:电影中的父亲为救村民发射信号弹,利用敌人的电台侦查技术,间接地把他儿子的坐标暴露给敌人,调虎离山,从而保全村民,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人生四大悲之一老年丧独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很悲凉,然后更悲凉的是白发人“送”白人:亲手“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这究竟是多么困难的选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展开说说。
假设你开的有轨电车突然刹车失灵,前方有两条道路,你看到左方有5个工人在铁轨上工作,他们来不及撤离。眼看着5条生命就要被压为齑粉,你却同时注意到铁路的右岔道,那里也有1个来不及撤走的工人在工作。你的机车方向盘没有坏,只剩下两个选择:是牺牲5人,还是牺牲1人?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可能你内心会犹豫一下,但很快会有了选择:转机车方向,为救5人而牺牲1人。
你之所这么做,是因为您在内心中判断5条生命的价值高于1条生命,你相信这样做能够让损失降到最低。而你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在你内心深处的道德层面产生涟漪,每个生命的价值都是无限,但这种涟漪很快就会被掩盖,因为拯救5条生命带来的社会认同远大于牺牲1条生命带来的道德压迫。
其实无论你做出哪种选择,你的内心都会受到个人道德的谴责,因为每一种后果都与你息息相关。
从结果论的角度而言,挽救5个人的性命好像的确好过挽救一个人的性命。但是换种角度,那就是5条性命真的大于一条人命吗?
从我们的道德感官上说,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即使是犯罪的死刑犯,法律也会保障他们在行刑前的个人安全,且必须用正当的方式执行。
不管怎样,你还是可以做出选择,你没有那么强的道德压迫,为了使场景更加真实,我们置换以下条件。
现在你不是司机,而是一个桥上的旁观者,你的身边正好站着一个超级胖子。你目睹一辆有轨电车正失去控制,就要撞向前方轨道上的5个工人,而你所在的桥恰好横跨铁路。你发现,只要把胖子从桥上推下去挡住火车,那5人就可因此得救。你同样有两个选择:为救5人而牺牲1人,或什么也不做,目睹5人死去。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救5个人而牺牲1个人吗?
前面是二选一,而且你不得不选择,而后面也是二选一,但可以选择选或不选。当你掌握选择的主动权后,人就会变得更真实,因为此时主动牺牲一个人带给你的压迫感是空前强大的,不仅因为它是违法的,也是因为它违背了我们恪守的价值观、社会道德。
我们再把问题升级:假如说这5个人是陌生人,而那个单独的人则是你的至亲或者是好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选择会做出改变吗?
《乘风》中连长/父亲就是面临这种选择,他救村民的方式就是把他儿子的坐标主动暴露给敌人,调虎离山,从而保全村民,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事实上,我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被道德规范所约束。这里所说的道德规范,指的并不是公认的道德规范,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只属于自己的规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德规范,而这个道德规范是受个人情感约束的。而勇于打破情感约束,真正做到将各人道德规范与公众道德规范合一,我愿称之为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