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头,三颗星、有一颗给王菲,两颗给章子怡。
被闷太久,走进电影院本是想要听一下王菲女士每年一次的献礼大碟,合集式的电影把本来就有限叙述的电影在时长上压缩的更短,感觉蛮考验导演功力的,就是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表现一个饱满的故事,同时要切题,要深思。吴京的就不过多评价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抗战电影齐全要素,中规中矩,尤其是在表现抗战英雄的大无畏时的宏大场面,我都不好意思说抗战神剧四个字。徐峥的电影设定还不错,也蛮好笑的。至于沈腾的那段、、我睡着了。
虽然没有一捧一踩的意思,章子怡给我超级大的惊喜!!!第一部的自导自演作品确实很有水平。如果不提前告知我导演是谁,我也一定会坚定的认为是个女性导演,因为在英雄般“父辈”这两个字下去表现那个时代的,所一直被忽略的母亲,去表现家庭,去表现一个女性在小家与大国之间的抉择或者说是平衡有种很微妙的困难,这个角度让人不能一下子想到,就是一种成功。而“诗”这个名称更是巧妙,是科研工作者为新中国写下的航天之诗,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疼,期待,是夫妻共同经营家庭的默契,是孩子完成父母夙愿的宽慰,以写诗而起,因成诗而落。同样特别的一点是,父亲的形象并不是那个年代被普遍认为的严厉而沉默,在电影里的父亲是一个会维护孩子自尊,会在母亲和孩子间起到调节作用的角色,他在一种很乐观温和的氛围下随着一声巨响离去,他的角色又何尝不是一种留白呢,正是因为这样的留白,在暴雨的夜晚孩子大吼我爸是不是死了才足够撕心裂肺,母亲捧着骨灰向队长请求能不能瞒着孩子的她的哀痛才能尽显,大漠中狂沙之声才足够震慑人心,吞噬一切。再说章子怡母亲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竟是,她不是一个熟练的母亲,有很强的理性感,仔细看一下台词上的细节(还是明显的)可以发现她一直以一种成年人的语气,成年人的要求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暴雨中的那场戏她推门而入的第一句话不是你没事吧而是你站那里干什么,在打了孩子后还是心疼的抱住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好像缺少了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细致照顾,她胸怀着更大的理想,这也让她的表达方式有些许不同,但在心底还是本能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暴雨的那场戏中,章子怡的表演层次非常丰富,疲惫,着急,纠结,再到崩溃,加之音效,被暴雨淹没的场景的效果,将全片推向高潮,这场雨是一个分割点,是孩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让他在思想上迎来新生,也引出了孔明灯这个具有更深层次的物像,!不得不说,孔明灯放飞的那刻取景太美了,从雨水的冰冷到火苗的温暖,色调过渡让电影画面充满了美感! ————都是一些自己的看法惹,很多人的共识还有那些主旋律的主题我就不多说了,要是只有这个片段我怒去万达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