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四段故事里,最喜欢《诗》。在为国牺牲奉献的宏大主题下,电影仍能处处聚焦在个体的温度和柔软上,两者相交汇更显真实,也更凸显出何为英雄何为父辈。
对比《乘风》,虽然也做到了节奏紧凑,缓急有度,情节完整。可总感觉像一篇彻底的命题作文,写完交卷,没啥灵魂。
马仁兴和马乘风这对父子身上,也并没有看到多明显的父辈和传承,全部都只是爱国爱国爱国。
特别最后马仁兴向天勒马的一幕,太意气风发了,就像雕像。
总得来说,我体会到更多的是英雄的大无畏、英勇和热血(父与子都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反而缺少了该有的那一部分属于人的痛苦、艰难和柔软。
英雄是这样的吗?
战争的残酷不应该单单是血肉模糊的人腿、马腿,更应该是其对人性和文明的摧残和践踏。
英雄的伟大也不应该仅仅用无畏、英勇来体现(那真是雕像吧),更应该从蜷缩的身躯和咬牙也忍不住的泪水上诞生。
《鸭先知》我也挺喜欢的,节奏轻快,色彩也轻松。不太喜欢《少年行》,小品味太重,不仅来源自演员上,剧情和立意上也是。
另外,《乘风》过后会有点热血,《诗》会有感动和感慨,《鸭先知》会轻松愉快加意犹未尽,《少年行》会“就这? 好吧” ,虎头蛇尾。
观众情绪的变化似乎是导演丝毫没有顾及到的。
所以不喜欢这种拼盘类的电影,四个各不相关的故事,不同的年代、剧情、风格、感情、内核、色调……仅仅连接在同一个主题下,而且是松散地连接,对剧情的限制不用多说,观众情绪的起伏和连续也被生硬地切割。
如果用这种类型还能拍出优秀的电影,那一定是大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