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纸堆里的慷慨悲歌之士——《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马仁兴烈士就是河北人。吴京导演的《乘风》就是讲述马仁兴父子的故事。
网上有段子说,1949年加入国民党的,意为不识时务。但是在1941年抛弃少将师长不干,选择去当一个骑兵团团长人怎么评价呢?那时候,抗战进入最黑暗时刻,美国还没参战,纳粹称霸欧洲,日本怎么看都强大到不可战胜,国民党内投降派又开始占上风,反共溶共的呼声高涨,共产党八路军除了要面对日寇,还要应付伪军,堤防顽军(挑起摩擦的国军)。
形势凶险到了什么地步,新疆盛世才都撕破脸,把党派去的干部抓起来交给老蒋处置,其中就包括主席的弟弟。
就在这一年,马仁兴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成为冀中骑兵团的团长,作为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大概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在保卫四平的战斗中,马仁兴师长牺牲,这时候他的职务从国民党师长、八路军团长、军分区司令员、四平卫戍区司令又回到了当年的师长,并在无变化。要有怎么样的心理才能坦然面对如此多职务的起起落,大抵就是初心不改吧。
乘风》讲述的是一个舍小家保大家的悲壮故事,作为一个父亲,心甘情愿为儿子去死,可要让儿子为大家去死,这个决定委实难下。
比港片时代,吴京的演技更上一层楼,下决心时的果断,与得知噩耗后的悲伤,展现的都很好,回想起雨夜中以一敌百的稚嫩少年,不能不感慨一句,老了!
历史上的马家父子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不过是按照自身的职责保家卫国,没成想一分别就是永远,儿子牺牲在抗日战场,父亲牺牲在解放战争,可谓满门忠烈。
因为也有儿子,也是父亲,看起来非常有感触,实在是觉得扎心。
二、浪漫的爱国主义——《诗》
演而优则导,导而优则商——是演艺圈里颠扑不破的真理。国际章亲执导筒,本来并不看好,没想到居然把我看哭了,真哭了,哭的有点止不住,让旁边的孩子看了笑话。
记得看《攀登者》的时候很是激动,但是李仁港导演毕竟是香港籍的韩国人,实在不能理解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那一代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非要安排一个一个爱情动力给吴京,其实大可不必,那个时侯,为了国家利益,个人是完全奉献,不计较所有得失的。
这次国际章总算是把那个时代国人的感受拍出来了,大漠黄沙,知识分子献了青春献子孙,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的就是给国家争一口气,为中国拼出一个未来,及时自己看不到,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
国人和西方人的脑回路是不一样,西方人发达国家中的大多数人不会为了下一代太过于苛责自己,主流文化总是要求孩子们独立;中国人为了孩子几乎可以牺牲一切,为了孩子什么苦都可以吃?大叔最近也为了孩子上学近,租房子了,其实也就是早上可以多睡二十分钟。相比于校车,这种投入产出看起来很不合算,但是大人觉得值,因为孩子好是第一位的。
中国刚建立,为了将来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就是要牺牲几代父母的幸福,当然,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很多都开始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看《诗》就不会有那么深的感情了。
酒泉,汉代霍去病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后来成为边塞重镇,建国后被选为卫星发射基地,《诗》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
在的酒泉已经是卫星发射中心,昔日的土坯房,已经变成了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今昔对比,怎么能不让人豪情满怀。
当陈道明饰演的哥哥给准备遨游太空的妹妹染发的时候,桌上是父母年轻时的合影,陈道明缓缓说起童年趣事,怎么听都是催人泪下,最后当火箭升空时,因目前的茶几上摆着全家人的合影,父母灿烂的笑容在黑白照片上分外清晰。
祖国的强大依靠的就是一代代人顽强的奋斗,前辈们吃了几代人的苦,终于赶上了列强的步伐,现在的年轻人就要跑好这一棒。
三、双口相声或者二人转——《鸭先知》
铮是出了名的聪明,干什么都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比如出演《风光的石头》,比如和陶虹的婚姻,总之都是算得明明白白,不愧是上海男人。
鸭先知》在四个故事中最容易拍好,也最容易获得共情,因为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不要浦东一张床,现如今上海的房价,都实实在在的表明,上海表变化巨大。随手拍一下,基本上也就稳了。
徐铮拍摄的角度选取也很好,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中年人谁小时候没看过广告,不过不是“拖洗吧拖洗吧的东芝”,而是相对小众的“参桂养荣酒”,那时候一个月几十块钱,买一瓶十五六块钱的补酒,还真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不过想想当时有电视机的毕竟是极少数,有消费能力、年纪也不小,养生补酒这广告还真是精准投放。
徐铮不用出大多力,就能拍出过得去的片子,但却是他也没有出太大力,对他而言《我和我的系列》不过是当年渡过难关时政治正确的选择。
四、终结者的和谐版——《少年行》
腾也要当导演,也不奇怪,谁不想多点创作自由度,多赚点钱。不过导演这个门槛还是有点高,不是谁都行的。
从未来回到过去,一定会产生很多笑料,如果是一个机器人,那就可能是惊悚片,比如阴魂不散的终结者。
何让电影看起来更加合家欢,沈腾的做法简单直接,就是用喜剧演员,一个不够,多多益善,搞得深圳小学开家长会好像是东北笑星大集合,好像深圳流行东北普通话。
事很简单,节奏也不慢,但是除了小品似的对白,也就没什么了,有时候想想,沈腾专业当一个演员也不错,何必瞎折腾,当导演,写到这里才发现,他名字里就有一个腾字,难怪!
S:最喜欢《诗》其次是《乘风》,两个短片,完全有扩展成电视剧的实力,演员可以不换,故事也都是现成的,随便拍拍也是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