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一共四个单元,分别为《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相应的主题分别为“抗战”“建设”“改革”以及“创新”。
显而易见,这四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虽然是四个毫不相关的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都是上一个故事的延续。骑兵团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科研人员夜以继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带来新思潮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在教育提倡的科学创新。
私以为前两个单元更多的表现了“传承”这个主题。马仁兴的革命热情传承给了马乘风,虽然马乘风壮烈牺牲,但是他的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个“乘风”;施诚儒夫妻交接完成荒漠上美丽的“诗”,他们的女儿搭载由父辈们呕心沥血浇筑成的长征火箭探索宇宙的奥秘!
其实后两个单元也是“传承”不过是单元之间的传承,但是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发展。《鸭先知》告诉我们在建设中国时,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让中国能够面对世界;《少年行》立足于当下,要我们充满想象,天马行空,让中国走向世界!
在和平年代,最应该“提防”的是你身旁的人。《鸭先知》小小的作文写的如此出众,却遭到小胖的举报遭到众人嘲笑。父子二人在公交车上推销恰巧遇到邻居被当场戳穿。《少年行》中赵晓冬能讨女孩子欢心却总是被王明图人身攻击说他没爸爸。我们不能处处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但是也不能忍气吞声。
我们不必希冀每个人都摆脱冷气,发光发热,但是正因为有这些光,我们才能在黑暗中有所向往。
转自于知乎的评论:在落后战乱的年代,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总有人要冲在前面挡子弹。我相信那个年代里有比电影里更悲壮的英雄,他们都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人记得。“人”真的很奇怪,我相信他自私狡诈丑陋,但我也相信他无私无畏伟大!
乘风
摘下帽子是农民,春华秋实;
戴上帽子是军人,马革裹尸。
此单元围绕着马仁兴父子间的矛盾和转移百姓牺牲乘风为主线进行展开。
乘风,年轻气盛,像年轻的马仁兴一样一马当先,革命热情溢于言表!
仁兴,老当益壮,也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革命战争。但是刚强的他也有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乘风。乘风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仁兴浴血奋战,为祖国鞠躬尽瘁,却对不起他唯一的家人。他不畏惧死亡,却无惧乘风的无畏。他害怕自己的儿子早于自己牺牲,他害怕牺牲后对自己的妻子没有交代。可是面对众多百姓与儿子的生死抉择时,他没有犹豫,果断的选择了百姓!当百姓安全转移时,存活下来的人都可以与家人团聚。只有马仁兴一人苦苦的等待他儿子的回来,虽然希望及其渺茫,但是他还是愿意等待。当然,奇迹还是没有降临,大掌柜(马仁兴的爱马)独自回来,他的背上满是乘风的粘稠的血液。万家灯火,唯独仁兴饱受丧子之痛。他一人蜷缩在芦苇丛里,无依无靠。镜头缓缓拉开,苍茫天地间,无人可依,无人问津。白发人送黑发人无疑不是人世间痛苦的事情。
本单元的传承不仅在于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有生命的传承。镜头在马乘风牺牲与大春子临产之间来回切换,乘风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拯救的百姓存活下来,带来了新的生命!当然这不是说乘风就应该为百姓牺牲,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虽然乘风是被仁兴“出卖”的,但是投身于革命的,哪一个不是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哪一个不是身先士卒?
最后骑兵团冲锋陷阵,难道他们不怕牺牲吗?怕,肯定怕,谁不是肉做的,但是他们更怕以后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生活的不是他们的后代!他们更怕已故的战友白白牺牲,更怕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
诗
贫瘠的荒漠,简陋的车间,艰苦的环境,随时发生爆炸的危险,不知道下次实验是否成功的忐忑。就这样在外人看来如此不堪的环境却被描绘成了一篇壮美的“诗”!
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因为一次事故破碎了,哥哥已经第二次失去了爸爸,他以前的爸爸和现在的爸爸都死了。他歇斯底里却又无可奈何,他“怨恨”妈妈不告诉他真相,实则是对命运的控诉。当得知妈妈也可能因为事故随时去世,他找回了扔出去的孔明灯,他希望妈妈的孔明灯可以和自己放飞的一样飘向远方!
本单元既聚焦了科研人员艰苦的工作条件,也描绘了他们与儿女感情之间的无奈与心酸。正如影片最后的那首小诗“如果可以…”但是没有如果,必须要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做出选择。不幸的是爸爸被工作永远的“困”住了。那么我只好珍惜妈妈,并将爸爸的愿望实现!
人世间,总有些东西超越生命,值得用生命去验证,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