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都说章子怡部分拍得最好,我并不完全这么认为,我的感受是四段故事基本平均,只是末尾略弱。
吴京单元《乘风》
战马调度、行军气势、战争中的冷峻残酷是优点。玉米丛中战马穿行集结、远山暗夜日本军队前的信号弹,几百骑兵从草丛中徐行举刀至冲锋迎击是很动人的场面。但吴京的文戏也就是那样了,一言难尽,愣头青式的台词输出,只适合这种题材,倒是比较契合,再拖沓一点,再文一点就要整段垮掉,但短篇救了整个表达,还是很不错的,也有被感动。
章子怡单元《诗》
可能也是篇幅有限,可能也是宣传习惯,故事只展示科研人员苦大仇深的一面,这一段也是,这种方式渲染情感有余,但也是在把年轻人向外推,科研人员的苦中作乐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表现。故事很完整,和《无问西东》里章子怡参与的情节比较像,新意不多,诗歌是亮点。额,还有就是科研、开会、实验场面很尴尬(可能因为我自己是学理论物理的,看着就觉得很儿戏)。但把药面整形搬到大银幕还是很感动的。
徐峥单元《鸭先知》
我自己还挺喜欢这一段,缺点是人物塑造比较浮夸而用力过猛,偶有尬感,加上方言不地道,不如直接普通话。
但改革开放以后做电视广告这件事的轰动程度其实比电影渲染的更震动世界,当时第一条电视广告让西方媒体有中国终于觉醒了的感觉。“1979年1月2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37天,一条1分30秒的“参杞药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伟大而荒诞的时刻。
沈腾单元《少年行》
太把电影当舞台剧来拍,是不能走很远的。全程只有几个笑点和结尾看到李雪健老师印象深刻,尤其李雪健老师手术后,费力的发声,让人心疼。
舞台剧可以弱化逻辑漏洞,但正剧方向的创作,哪怕是搞笑喜剧也要考虑整部电影的融合性和一致性。太儿戏的时间穿越、太儿戏的人工智能,做个小品或舞台剧没问题,但放在电影里就有点太拿观众不当回事的嫌疑。祖父悖论根本不解释,突然一下就回到2050年一顿举国旗,怎们感觉都像被忽悠上街游行,拍未来更需要真实感而不是科技感吧。(本人还是很喜欢沈腾的,但拍的勉强还是不够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