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比较熟悉,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个人观感:《祖国》>《父辈》>《家乡》。
一个豆瓣评分持续走低的系列,依旧以小片段故事来整合成一部电影,看多了自然会审美疲劳。可是在疯狂内卷之下,《我和我的父辈》依旧有着不错的票房成绩。我们先看一下近3年的国庆档票房数据。
看得出来,《父辈》在这3部电影中票房最低,排片占比最少,但是它的上座率和《家乡》持平,且在今年国庆档获取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毕竟《长津湖》可怕的票房号召和上座率让其他电影毫无生存空间,多部动画片和《五个扑水的少年》总票房连过亿都没有。在《长津湖》一家独大的情况下,《父辈》还能占据20%票房,说明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
在我看来,“我和我的”系列作品有着类似的创作思路。首先,它的题材贴近生活,并且符合主旋律电影的正能量宣传。在主题立意上受大众喜欢。其次,“拼盘式”的电影会带来极其多的导演和演员阵容,而部分观众往往会因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去支持,这一小部分也会带动人去看电影。再者,这一类电影类型多为喜剧,市场反响好。并且内容简单,易带一家人去观影,是一部合家欢电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的火爆。
《家乡》在我看来是三部里面最平庸的。因为5个作品中有3个或多或少都提及到了“乡村”,这会导致在内容上的“同质化”,而没有特色鲜明的感觉。
接下来将会讲讲我对《父辈》这4个片段中的评价。侧重讲讲《诗》。
《乘风》:武戏难度依旧很大,文戏效果依旧很差。
时隔4年,吴京再次导演。和《战狼2》相比,《乘风》的拍摄难度一点也不低,最大的亮点便是此次的马戏。可以说,武戏方面的打斗依旧精彩。但可惜的是,文戏始终是吴京导演的短板,他与吴磊的父子演绎过于呆板了。用的还是传统的聊天叙事,加上时间的受限,父子情方面的文戏较为粗糙。这也不能全怪吴京,作为编剧之一的俞白眉对剧本的把握还是不成火候。
《诗》:新人导演的诚意之作,出人意料的惊喜!
我是陪我母亲去看的《父辈》。看完后她最喜欢这一部分。无独有偶,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对《诗》有着极高的评价,用她自己的话来讲,“看章子怡的《诗》从头哭到尾”。我认为,李银河的评价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在《我的姐姐》热映期间,她也给出了不错的评价。而《我和姐姐》和《诗》都是有关女性题材的。《诗》的开场便是一个长镜头,这有力地展现了孩子们与父母亲的生活环境以及日常玩耍时的情景。其次,便是父母与孩子关系间的生动刻画。仅用一场“吃饭”的戏份,便将哥哥与父亲的形象树立了起来。后面父亲的突然离去,让母亲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同时在工作上,母亲压力很大,孩子的不听话也让母亲难堪。这许多事情都让母亲的形象更加坚强,更加独立。尤其是暴雨的那一场戏,母亲内心的无助与难过都很好的体现了出来。不过影片的最后倒是比较多余了,似乎没有时代呼应就不行。这点《祖国》中的《夺冠》也是一样,最后一段非常多余。不能理解的是,全程哭闹的妹妹在最后成为了航天员,这真的太奇怪了,如果真的要加上这一段,那么刚开始就应该选择姐弟,而不是兄妹。但不管怎么来说,作为处女作,章子怡导演还是非常成功的。期待她未来的表现,加油!
《鸭先知》:徐峥的稳定发挥,几乎挑不出毛病的优秀作品。
与《夺冠》类似的结构和剧情模式。给我的感觉就是:工整,工整,还是他妈的工整!这部没啥好说的,看就玩了。再多嘴一句,虽然镜头很少,可还是要承包一下我家万茜!!!
《少年行》:沈腾导演喜剧的初次尝试,其实还可以更好。
《少年行》是这四部中笑点最多的,在影院中的笑声也是最多的。剧情很简单,不细讲。笑点是足够了,但故事内核缺乏灵魂,没有太多细节去支撑起整部影片,人物动机也较为缺乏。沈腾作为机器人就没有什么任务吗?只是作为尝试去穿越而已吗?不管怎么说,《少年行》算是新人导演沈腾一次不错的尝试,还是非常期待他真正意义上的大银幕处女作《高能游戏》。沈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