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后朋友讨论观感,其他三篇的感觉基本一致,只有《乘风》篇有了分歧,朋友说这个故事很感人,我说这个故事有点套路,导演想表达的情绪太直接了。

前期,骑兵团帮助百姓们搬运粮食,画面颜色饱和度蛮高的,打光也比较温暖,这是在告诉我们军民是一家;乘风骑马回来,父子之间的对话和微表情,是在告诉我们虽然父亲嘴上说这孩子不听话,但心底是骄傲的;进村后,为了保护群众,战士牺牲和去世前的遗言,是在告诉我们战士们舍小家护大家,舍自己护百姓的奉献精神;乘风牺牲时,生与死的剪辑,是在告诉我们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父亲的取舍,是在告诉我们革命战士的大义;张天爱饰演的角色从一名农村妇女到一名参军战士,是在告诉我们那个年代女性的付出和伟大……影片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结果,是那个年代无数人付出的结果,

但这也是影片走向的结果。

看完,这一切都是情绪都是正确的,是符合主旋律的,但影片给的太直接了,说的重一点,就是影片告诉你,这里该哭了这里该笑了,浮于表面,没有直达内心(仅是个人观点)。

1、关于“乘风”

影片名叫“乘风”,它可能有三层含义:指牺牲的年轻战士马乘风;代表着在战争中为了胜利为了解放而光荣牺牲的战士们英雄们;乘风启航,那是我们国家民族走向希望的启航点(也许还有可能是电影第一篇章的意思吧),我们知道这个意向是好的,电影要通过乘风这一个英雄人物告诉我们一个英雄群体,所以我的视线就会落在乘风这个人物上,心里忍不住猜想这个人物要做的事或者是要面临的险境,但怪就怪在,电影没有重点突出,或者是没有凸显出来。他的行动都是和一群战友同时进行的,他身上的无畏,干劲,闯劲,其他战友们也一样具有,没有重点表现他不同的戏份,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单独把乘风这个人物提出来,是因为他是团长的儿子,戏里面有团长在群众和儿子之间选择的戏份,那为什么不突出团长呢?还是因为乘风是骑兵团里的青年?又或者是因为那参军的背后有什么故事?(自己想的太多了……)

2、关于一些剧情

父子俩在雨夜的谈话没有什么内涵,乘风参军前,不知道这些内容吗,团长肯定告诉了他,但就这么“酒话重提”后,父子俩的关系却得到了缓和,这在我这不太成立,如果这些话是第一次说,那也不成立,因为这些话并没有什么隐情,没有瞒或留到此刻说的必要。

三个月后,骑兵团和日军对抗,心里就想着,千万不要是团长杀了日军首领,结果……哎,没关系,还好那里两人都没有对话,但是这里的配乐,剪辑就有点奇怪,观众的情绪并没有因为战争场面的宏大而被点燃。而且这场战争和乘风的牺牲之间仅用了“三个月后”来过渡,再加上前期没有铺垫这场战争的原因,就特容易想到“为子复仇”这上面去,但我们知道肯定不止是这个原因,所以就很怪

还有,四年后(好像是),那个乘风牺牲时出生的孩子也叫“乘风”,我就感觉这里的剧情有点牵强,像是在套用感动故事影片的模板一样。

所以看完之后,影片想表达的情绪我接受到了,但是这是因为片子直白地告诉我的,不是我用心感受到的。


后面,我去搜了冀中骑兵团的资料,感谢影片把这支队伍带到了观众的眼前

(要吃饭了要吃饭了)点击下方了解一下影片的原型——冀中骑兵团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冀中骑兵团


我和我的父辈(2021)

又名:My Country, My Parents

上映日期:2021-09-30(中国大陆)片长:156分钟

主演:吴京 章子怡 徐峥 沈腾 吴磊 黄轩 袁近辉 任思诺 韩昊霖 

导演:吴京 章子怡 徐峥 沈腾 

我和我的父辈的影评

Emmilk
Emmilk • -
椿
椿 • 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