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 叙事7 人物8 视听9 细节9 综合8.2分
这是“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也是由四个故事组成,抗日战争时期的骑兵团、国防建设时期的长征火箭、改革开放时期的电视广告、当今新时代的未来畅想,通过四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坐标,讲述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把其中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现出来。
这部电影是我国庆当天看的第一部电影,但是我看哭了,四个不同的故事,但是都有着中国人独特的浪漫,但要说最惊喜的就是第二部分的《诗》,我不喜欢排序,毕竟我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所以就分开聊聊。
这部分是由吴京导演,但是回看他之前的战狼系列风格的话,会发现转变会很大,不会再是单纯的个人主义英雄色彩为主,不会是那种战无不胜、一个人单挑很多人的“超级英雄”,也由于这样冷锋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而在这部片中吴京扮演的则是真实的烈士马仁兴,将一个真实英雄表现出来,他也会因为时常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家人、也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大掌柜”交给他希望他可以回来、也会作为一个父亲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会默默的将止血的药递给儿子,他是一个英雄,选择牺牲自己的士兵去换来群众的生命安全,但是当他看见“大掌柜”跑回来的时候身上留下的血的时候,那时的他是一个父亲,间接将自己的孩子牺牲,他会在芦苇田里痛哭,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军人,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将这些外来侵略者赶出去,才能无愧于山河、无愧于那些牺牲的人。
所以,全片的结尾高潮出骑兵团冲向一线,那个场面,可以说是我见过最佳的骑兵作战场面,让我一度觉得这是国庆档最强的战争场面,但是长津湖看完,感觉他还是差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很难明白为什么作战时给的镜头很多都是马被砍下脚蹄特写切换,很震撼,引用一位豆友(冰川)的评论就是“乘风在叙事上极大地提升了震撼程度,‘父辈’不光是‘父亲’,也是未必成为父亲的那一代革命先烈。”
《诗》这一部分我实在是太喜欢了,这个我没看之前最担心的一部分却成了我最喜欢的,她以一个细腻的表达让人触动。这个部分是聚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些在祖国的大西北地区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的科研人员,他们没有锦衣玉食,土豆丝里很少有肉,居住地条件很艰苦,实验条件很落后,他们和家人很少相聚,他们无法对自己的亲人说出自己的工作,他们面对一次次失败总是迎难而上,那怕是生命的代价,换回来的数据可以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这些人是有理想的一代,而这首《诗》是浪漫的、值得传颂的,总是有一代代的写诗人在戈壁、沙漠写出最感动的诗句。
再来就是这部分的视角描写,前半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有一点点苦情感觉,但是随着后半段的逐渐展开一种浪漫的意境就完全烘托出来,章子怡和黄轩扮演的角色往昔的一点一滴、孩子在山头放飞孔明灯祈求自己的母亲“不要离开自己”因为他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离开了他,另外就是母亲和孩子的视角表现很真实,她可以吃着手上的馒头强忍住眼里的泪水、可以在打完孩子抱着他问他疼不疼、被孩子推到在水里的时候那种无力感,谁能想到那个举着手电一直哭的孩子最后上了太空,也是做着长征系列的火箭,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眼前一亮的感动。
《鸭先知》还是一如既往的徐峥味儿,我个人之前其实不是很喜欢他的风格,尤其是之前《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的《夺冠》,我都感觉故事非常崩坏了,就连陈凯歌那部分我都可以接受,就是不喜欢他的这一部分,所以我给的评分就是“扣得一分是因为徐峥”。但是在这部《鸭先知》却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很多棚拍将那个时代的上海表现出来,一个男人敢于创新的故事,有很多笑点,也有很多感触,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将大格局展现出来,这个转变不是特别硬的转变而是流畅的,但是我很不喜欢韩昊霖的演技,从庆余年开始,就是觉得表演痕迹实在是太多了,我见过的那个年龄的小孩不是那样的,可能就是有人喜欢,有人爱吧。
《少年行》缺点就是故事太弱了,很多地方都奇怪的,但是让人笑出来,相较于《鸭先知》这部分“更好笑”,在这部分的小演员我就觉得比上面提到的好很多,表演特别自然而非“做作、装大人”,作为一个喜剧来讲,当我们看见很多开心麻花演员的出场时就笑了,看见楼下锻炼的大爷大妈就笑死了等等,这部分我在影院里面是听见笑声最多的,他也将我们对于未来时代的畅想展现出来,随着李雪健老师那一声“实验成功”时,我不会去过份追究细节,而是想着这部分它带给我了更多的欢笑和少年行的意义,祖国的未来就是靠着少年走出来的,少年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