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看了《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我最喜欢的还是子怡导演并主演的单元《诗》。四十分钟左右的故事,我哭完了半包纸巾还有一个口罩,中途被自己的鼻涕堵住差点窒息。
不长的故事里有好几个镜头特别打动我:哥哥拉着妹妹在夜里爬上山头放孔明灯,他冲着越飞越高的孔明灯哭喊“妈妈不要死,妈妈不会死”。还有在爸爸因为工作事故去世的第二天,妈妈和兄妹俩围着吃饭,桌子上仍然是四副碗筷,吃的菜和上一晚都一样,只是菜里的肉丝变多了,妹妹很高兴,问肉丝哪里来的呀,妈妈的脸在逆光的飞尘里努力做出轻松又自然的表情“昨天去买的呀”“你爸的同事给的呀”。还有最后爸爸和妈妈的声音旁白共同念出那首写给孩子们的诗,伴随着我们对航天的不断探索,伴随着妹妹最后成为宇航员飞上太空,“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我觉得在这个故事里,子怡把最遥远的天空宇宙和最亲切的小团圆结合的太好了。父辈们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在那个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注定要一步步试错的年代,他们一面为了理想燃烧着自己,一面又尽力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小家庭的平常幸福。在《诗》故事最开始长镜头,是孩子们在黄土地的大院里疯跑玩耍,在镜头被那一声巨响转到远处的火箭实验地前,一点看不出这里有何不同,孩子们和其他任何地方的孩子一样,童年过得快乐又简单。
这也是《诗》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原因,它能在很多地方让我产生共鸣,让我想到自己的父辈。他们没有那种轰轰烈烈保家卫国的故事,但他们自己的生活像故事里那个暴雨中的土房子一样摇摇欲坠、狼狈无措的时候,他们仍然尽力给孩子们撑起一个小小避风港。我特别喜欢子怡塑造的妈妈(郁凯迎),她是一位独立、坚韧、温柔的女性。并不是一般作品里那种女强人:所有人见了点头哈腰,高跟鞋红嘴唇十句台词八句强调赚得多。子怡塑造的郁师傅是“火焰雕塑师”,她的工作很危险,不小心把一个锤子掉在地上也会引起一个突然的爆炸。她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在同事们不敢承诺把工作作品控制在零点五毫米以下的时候,她举起手说自己可以控制在零点二毫米。她不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她们是彼此相爱,她知道丈夫每次都是假装打哥哥屁股,其实是知道她不舍得真的罚哥哥不吃饭。在丈夫因为他们的工作意外去世后,她更加投入在他们的理想中,每天的工作累到走不稳,但还是记着之前丈夫对哥哥说的“诗人”,每天会写一句诗交给哥哥,假装是丈夫给的。故事里基本没有她的情绪爆点,只在下暴雨的那个晚上,家里四处漏水,半个家泡在雨季,两个小小的孩子撑着窗户喊爸爸妈妈。郁师傅赶回家手忙脚乱,安顿着哭不停的小妹妹,舀着家里满地的雨水,哥哥跑出去后在门外大喊质问“我爸是不是死了”,只有那里妈妈的脆弱是外显出来的,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故事里子怡唯一的特写哭戏,是在拿到丈夫骨灰盒那里,她太会演出心碎了,有些俯视的镜头把郁师傅衬得更小更单薄了,她看着手中丈夫的骨灰盒,面容抽动了好几下,想憋回去眼泪但悲伤控制不住。最后又恢复平静,从丧夫的妻子恢复到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拜托同事们可以帮忙瞒一瞒自己的孩子镜头逐渐拉高拉远,她向同事们鞠躬,她的背弯下去也挺得直直的,非常坚韧。
子怡这次花四十多分钟就呈现出一个完整又动人的故事,有留白也有共鸣,把家国理想和父母家人这两个不太相关也不太好诠释的主题演绎得很打动我。之前她在采访里说,在作品里演员的努力是有限的,电影的最终呈现要依赖于很多东西,她很多时候只能尽力而为。但是作为她多年的影迷,我在她的第一次导演作品里,看到她入行二十多年的“尽力而为”完美呈现,她的导演处女座就让我感受到了熟悉的属于章子怡的气质:坚韧与温柔。就像在这个作品里,理想让我们坚定,爱让我们温柔。人家说父母是搁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堵墙,在这里子怡拍出了另一种味道,父母也是连接我们和明天的一道桥,影片里最后妹妹在太空遥望地球,和片尾曲王菲唱的那句“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遥相呼应。
作为她的影迷,我为子怡这一次的作品开心,期待子怡之后有自己的独片电影,希望子怡永远有尝试新领域的勇气。她真是太太太太棒啦!
希望大家都能走进电影院支持下她的导演处女座,我觉得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