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在Zoo Palast看了一场《白塔之光》 ,看完了之后无比想家。
想回破败的儿时院子看看,想用树棍子捅一捅那个油腻的散发着臭气的泔水槽子,看看朱漆剥落的大门后面是不是还躺着一只圆滚滚翻了盖子的土鳖。
想吃卤煮灌肠儿,想了一道,但是最后还是在经过一个Döner店的时候买了一个土耳其烤肉卷饼,开始啃。
这个电影和爱情没什么关系,更多在讲的是“影子”。影子是什么?
是家乡,家人,故人,一个人的根,你以为可以把它抛在脑后,实际上如影随形。而这个shadeless tower 并非真的没有影子,它的影子远在雪山上,你看不见,但是永远存在。
电影是以北京为背景,讲述的却并不仅限于北京这个城市。北戴河,广东,北京,巴黎,错落的地点构成不同人的远方,异乡的游子每次回头望,眼眶干涸心里无比唏嘘。北漂的人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要用家乡话骂人的,扎根的人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还是会流露乡音,而以北京为故乡的人,则在遭受了挫折之后想着逃回四九城里去。
女主蹲在雪里对男主说,路灯有影子,但是我们没有影子。确实,他们在那条胡同里没有影子,也许他们的影子远在北戴河,又或者在广东的某个地方,但是总还是在的。影子在归处就还在。
影子不在了,怎么办呢?
电影里两处提到巴黎,一次是在同学聚会上那个曾和班花恋爱的华侨,所有人都喝日本酒,他喝的二锅头。大家问他怎么不回来,他顿一顿之后说,回不去了。之后班花骑着自行车大清早给男主报丧,说华侨自)杀了。
再一处是女主的前男友,劈腿之后跑到巴黎去了,又糟现女友劈腿,然后痛哭流涕地飞回北京来求复合。
巴黎是这个电影里最远的远方,有人在远方受了伤,顺着影子逃回来了,有人却发现自己的影子早就没了,逃无可逃只有死路一条。
这说明家乡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没有故乡的人,无家可归,无处可逃,死路一条。虽然说表达得夸张了点儿——谁也没有真的多愁善感到发现回不去家乡就去自杀,但是人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精神和记忆上的死亡,一部分自我的死亡,而且刽子手就是自己。
从此变成断了线的风筝,没有影子的白塔。
(以下部分有大量剧透,可不看。)
除了不断重复的家乡的意象以外,电影还有一部分表达我非常喜欢,那就是对自我和对于“影子”的接纳。
男主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犯了错误”,被判劳教一年,之后整个家的天都塌了。男主一直不能原谅父亲,甚至把这种恨转嫁到了自身。电影中多次表现,男主是个很有女人缘的帅大叔,但是他总是对所有人都无比“客气”,生怕对别人有丝毫冒犯,无比恐惧自己会成为父亲那样的“流氓”。
他知道父亲住在哪儿,有家里的钥匙,却不直接拜访父亲,但又会留下痕迹告诉父亲自己来过。他在脑子里无数次地审判过父亲,睁开眼却是一场梦,只有简单的对白,然后告辞离开。
审判父亲,审判自己,审判自己的童年和际遇。
电影的结尾处落在了那两盆一模一样的室内盆栽上,男主顶着大雪,一屁股坐在咖啡店顶楼的茶座上,下一个镜头,他的父亲坐在一样的位置,他掏出了一颗烟。
他们变得越来越像,甚至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
女主从小没有父母,生活在福利院。她性格古灵精怪,看似乐天,没心没肺,却会在坐小火车的时候对幸福的三口之家问出一句:“这孩子是亲生的吗?”招来一阵咒骂。
寻找来处,寻找自己真正的和这个世界的关联。
前男友回来寻她,她觉得屈辱,泪流满面却还是选择回头。
也许没有影子的人都是“怂货”,就如女主,就如那个在巴黎自()杀的华侨。
有的时候你逃不开影子,有的时候你找不回影子。
这个电影真的非常有意思,下映之后一定会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