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是一部被广泛过誉的电影,也难以称得上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这部电影可是说是好评如潮:各大国际电影节和行业内奖项纷至沓来,提名不断;豆瓣好评率超过70%,IMBd评分8.0。可这部电影的实际水平,很难跟他水涨船高的声誉相提并论。如果要评选一部本年度最过誉的电影,恐怕首当其冲就是这部——包含一切话题,却又解构了一切继续探讨的可能。虽然杨紫琼的个人魅力和整个剧组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但作为一部胜在政治话题和繁复的令人疲倦的视觉效果的影片,仿佛水果蛋糕上装饰了太多的巧克力和罐头水果——过量的糖分和毫无营养的整体感官,反复咀嚼,它并不能让你获得智识或者话题上的享受。
在过去的一年,A24着实出品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独立制片公司,不管事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和高效的市场营销,都让人刮目相看。A24很善于抓住一个小众的话题,来铺陈题材,运作作品。从《月光男孩》当年的异军突起,到这部作品的大火,还有今年小众恐怖片《男人(Man)》,都是可以视做是一种制片模式的成功复刻:一个富有话题的母体+刺激感官的镜头语言+怪异的艺术感/独特的视角=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月光男孩》消费LGBT群体,《男人》探讨父权社会下男女关系的一种暴力,而《瞬息全宇宙》则是亚裔/边缘族裔问题和东亚家庭母女关系的怪异缝合。这三部电影却都有一种同样的致命缺陷。
这种缺陷也是普遍的,当电影想要探讨的话题,足够挑起观众的兴趣,电影在视觉语言上的运用,就只是为了挑起观众的视觉奇观嘛?或者说,导演/创作者认同,将电影的视听语言指向娱乐观众,而母题只是一种拿来按摩观众兴奋点的工具。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是一部值得反复玩味和仔细咀嚼的作品?这样的电影,便不会是一部足以捧得最佳故事/导演片的作品:电影作品的好坏必须有一个金线——艺术话题和艺术语言的统一,对电影来说,就是视听语言(艺术形式)和探讨话题的契合度。而这样的问题,在A24这三部作品中,都存在。而这种出品模式的独特,称不上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
其次,就要说一说这部电影母题的平庸。这部电影的核心故事主要还是涉及到东亚家庭尴尬的母女关系。如果设置了一个多元宇宙的世界观,假设这只是杨紫琼所扮演的女主角无数个生活之中,不唯一的可能:那么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人类世界基于经验的道德准则就不再适用。那么用豆瓣一些评论来说,剧情就会显得荒诞:
这么多个universe里没有一个accountant Evelyn可以让她顺利报税吗?
或者是
屎一样的美式政治正确,女同,肥胖,华裔,夹杂着恶俗的黄色段子,最后莫名其妙的爱与救赎。 感动? 抱歉。 可能只有香蕉人会感动,毕竟伟大的白人眼里终于有他们了。
是的。我不得不感慨,多元宇宙给了这个世界,或者说想象中的世界无数种可能,但却无法给母女关系一个更好的解,最后只能告诉大家,爱能拯救一切。而对母女关系的更好探讨,在之前无数的的作品中都有了,但导演依然为了话题性和创意,不愿意带着观众思考。即使是借鉴和复述,也不愿意给出更多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