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片子
光从喜剧层面来讲,几乎比我近三年在国内院线看到的过的所有喜剧片都好玩,但是我看到用吊打人的片段时我就知道这部影片完了,感觉中国人对地狱笑话过敏,不被中国人单方面封杀就不错了。没有引进国内是对本片的保护,感谢。
最后给爸爸的重点戏份也表明了本片的核心概念,虽然是善良拯救一切这样听起来老套的话,但这样的概念往往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
电影的每一分钟感觉都被百分百的填满,从一开始镜头对准一个拥挤的屋子,一个铺满的桌面,到后面alpha女儿出现的很多相关场景,能感受到的想象力,本片的剪辑我觉得也挺有趣的,是对瞬息宇宙这个概念的一种呼应,同时也通过这种手法将影片剖开,更容易大众看懂,包括一开始电影刚将这个不同宇宙的概念抛给观众时,让妈妈去保洁间的画面分割,画面更好的解释了文字,不拖沓的讲故事。让人感动,最让人感同身受,就像恋爱无论谈了多少次人都还是会像期待日出一样期待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我认为讲简单道理的故事不应该不批评,这些简单道理总是需要人去讲的,才能提醒人们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啊,大同小异。
最后一段和女儿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今年的芭比电影里有一段台词说母亲的意义就是站在原地,好让女儿回头看到自己走了多远的路。因为家庭原因我对母爱以及母女关系几乎是闭口不谈的,但这部电影用一种很好的方式,至少是我理想中的方式完成了东亚家庭中的一场和解。
我很感谢这部影片讲故事设定在一个东亚家庭中,好让更多人关注到东亚教育的缺陷,东亚家庭的沉默,挂在心里沉甸甸挂在口上轻飘飘的爱,在影片中被讲述。影片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设定,爸爸和妈妈之间,爱的阻扰是门不当户不对,是经济基础的缺失,而女儿的恋爱中,面对的问题是同性恋是否被接受,不再是过去一套的男女关系爱情,而是早在欧美作品中就被表达的同性之爱。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女儿是有抑郁症的设定,那个女儿创造出来的贝果,其实就是常见的抑郁情绪,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未来失去希望,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所谓,一直看到影片最后我更印证了这个想法。女儿想要不顾一切走向那个贝果黑洞的时候,挂在身上的牵连着的整个家庭,妈妈爸爸外公,自杀之人所承受的重量,就是整个家庭的重量。
你要讲妈妈,你就不能只讲妈妈,你还要讲在她身上能被看见的无数的东亚妈妈,在无声处无言,她在知道自己面临婚姻危机后仍选择将精力集中在如何解救女儿这个问题上,东亚社会普遍老龄化所以电影还设定了外公在这个家庭中,妈妈兼顾了洗衣房的税务工作,心里还担心着父亲的面煮好了吗,爸不喜欢吃太软的面。杨紫琼的演技真的没话说,真的真的太好了,不留余力的表达了影片中母亲在每一个情景下的情绪。
影片中最后一段战斗戏份,我从来没想过战斗的过程可以在慢动作镜头下演绎出来,子弹被玩偶的眼睛代替,感化让每个人从战斗状态中松懈下来,虽然是老套了点,但我还是被感动了。。
看完电影我想,爸爸的处世哲学其实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大家可以不带有刺的维护关系,不用伤害别人多少来表达自己生气的程度,不用尖酸刻薄的活着,很多时候只是善良就好,让感动和爱同时发生,在这一刻,在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