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iler Alert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因为奥斯卡才想到去看看的,以为会是zzzq向的传统手艺,没想到涵盖了太多东西:
前期不惜成为“怪物”也要打败“怪物”、并且认为这样就能把“正常”的女儿救回来的义无反顾的母亲,也正是在alpha宇宙中因探寻到joy身上的特质就把她push到极限、从而引发未来种种的始作俑者(很完美地含沙射影了东亚虎爸虎妈);alpha宇宙中大脑过载崩溃后穿梭于所有世界线之中的joy,也是在母亲理解了自己之后还是精疲力尽地走开了的、不想再和母亲互相折磨的女儿,她所创造出的贝果教包容了天地万物(贝果切换成瞳孔的时候我真的被这个构思震撼到了),任由一切波澜起伏,她只化作一块顽石静静地在山上看云起云落,觉得nothing matters,是虚无主义的化身(btw即使如此,开了上帝视角的她并没有成神,却依旧保留了人性的喜怒哀乐,依旧在无数世界线里“追杀”母亲、注视着母亲,其实本质上女儿终其一生想要的还是、并且仅仅是来自母亲的无条件的接受罢了,这也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缩影)。
当然,母亲也不过是另一个女儿,她也确实因为没有听父亲的话从而没有过上“好日子”,于是她一方面渴求父亲接受自己,另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的孩子(并且由于她还不够极端不够典,她认为自己对女儿已经够open的了——这也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宽恕罢了)。这个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穿梭的角色搭建起了虚无和现实的桥梁(本片中的现实主要指的是东亚的伦理纲常甚至是犬儒主义),得益于此我们也随之不停地在“洗衣房的生活确实烂透了”和“出柜不被接受的生活确实烂透了”之间切换视角——前者代表的是没听公公的话(没遵循世俗)的生活,后者代表的是不向公公坦白(被迫遵循世俗)的生活——当然,again,殊途同归,都烂透了。于是男主出现的时候对evelyn说“只有你才能拯救世界”,不仅仅因为她是主角,而是因为evelyn她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既经历了自己现有人生的“错误”又看到了所有的可能,既体验了现实又体验了虚无,既是一切的因也是一切的果,她是两个极端的平衡,是一事无成的普通中年妇女,也是这个宇宙的中心。evelyn这个二元对立又共存的穿针引线的角色设计也是整部电影中我认为最牛逼的设定。
于是看到一半我不由得去想,这部电影最终会落向何处?在两块石头出现虚无感拉满的时候,在evelyn令人意外地放手了的时候,在公公出现把个体问题上升到集体问题的时候,我都为这部电影感到由衷的震撼,并且一次次地以为该在这里戛然而止了,但是都并没有。正确答案是最终体验过一切的evelyn终于接纳了不完美的女儿、糟糕的现实和“软弱”的老公,joy也接纳了全新的母亲的真正的无条件的爱,对于经历了这一百二十分钟的观众来说是一个符合逻辑的、令人满足的good ending。但是存在于电影中的好结局和现实生活的大概率结局又一次形成了新的也是最后一个对立:电影里的evelyn之所以可以产生结局这样美好的转变,是因为她通过世界线跳跃机器来到了更高的维度,再回到三维世界自然带有降维打击的思想感悟,而现实的evelyn们永远不会有机会和joy们感同身受,或者更可悲的是,这些evelyn也许曾经就是joy,但她们依旧会选择杀死这些自己;而joy们(哪怕在影片中也)根本没有机会看到未来,也因此几乎很难去理解evelyn所在的另一个极端(于是影片中也只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单方向理解)——除非亲身经历,只不过到了那一天又得陷入新的 ‘evelyn-joy loop’了。
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对这个喜剧结尾的进一步脑补和解读,某种程度上,我隐隐希望可以看到joy可以直接去往一个没有亲情、伦理和世俗束缚的,也没有“我”的新世界,不知道那里会是什么荒诞的样子?又或者能通过某种形式告诉我,亲情、伦理、世俗的最终归宿除了千百年前人们早就探索出来的宿命的结局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正如影片中joy的石头对evelyn的石头所说,“我困扰于此太久了,我本希望你能见我所未见,这样就可以说服我还有别的路好走了”;再或者,电影能再进一步去暗示那些藏在喜剧背后的悲剧,比如在这个结局结束后再切一次荧屏,转过镜头来是看完整部电影落寞的evelyn,身边只有想离婚的丈夫和因赌气缺席的空荡荡的joy的座椅,等等等等。但是到头来转念一想,现在的我和诸位观众又何尝不是我所设想的结局里的evelyn和joy呢?也许有一些这样的good ending来给我们镇镇痛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