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杨紫琼的《everthing everwhere all at once》斩获了奥斯卡7项大奖,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去网上搜了一下国内网友好像居然觉得这部电影只是中年妇女无聊的科幻家庭片,不能理解这种没有内涵的片子为什么能够拿奥斯卡?
我不能理解,所以我将从以下角度拉片这部电影的内涵:
1.电影的part one:everthing,指同一时间同一个人发生的所有事情,引入了多重宇宙的概念。Part one表面上是交代了女主糟糕的生活和瞬息全宇宙的故事背景。但是背后的内涵是庄子的无所依凭而遨游于天地间,是《易经》思想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宇宙浩瀚无际,而人类是渺小的,所有人都是芸芸众生,你的所有痛苦也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小个而已。所以台词中提到“everything is nothing”,女主的婚姻破裂了,洗衣店倒闭了,女儿跑了,但是没关系,everthing is nothing,everthing is impossible。
2.电影的part two讲的是女主和女儿一样穿越了所有的宇宙,体验了所有人生,有同样经历的女儿把所有的情绪,经历,羁绊都融合塌缩成为一个贝果,邀请她体验一切,然后一切堕入虚无。这里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女儿在电影是叛逆同性恋小女孩,是大魔王。但是我觉得这里的女儿是一个象征,是虚无主义“我不存在”,是释迦摩尼“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尼采说“上帝已死”,是阿贝尔加缪的“局外人”。穿梭全宇宙和大魔王斗争,其实就是人类在多种极端情绪下和悲观虚无主义作斗争。如果在另一个世界,我会不会过得更好?但即使有另一个世界又怎样呢?这种虚无让她困惑迷茫:一切终将消逝为碎片,这么努力维持琐碎生活,又有何意义?
3.电影的结局看似是俗套的皆大欢喜,但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涵,多重宇宙的存在,制造了本我人生的存在意义淡化。为了获得力量,最为无能的她分裂出无数有能力的自己,仿佛是对于本我人生里每一次错误选择和倒霉运道的纠正。这营造出了强大的各个分体人生。但也让本我的意义模糊了,似乎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创造那些好过它无限的分体。只有回归本我,拿出对自己—而非平行宇宙里的其他人——生活的正面态度,才能勇敢面对生活。实现本我于自我的高度统一,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尼采的“我就是上帝”,黑格尔《小逻辑》中的“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鹜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4.虚无导致的荒诞主义是壳,be kind 与爱是答案,而困惑、混乱是主线,贯穿始终。电影把家庭关系,多重宇宙,哲学,同性恋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探讨人类本身,我觉得这是非常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