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年初获得了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60岁的杨紫琼成为奥斯卡第一位亚裔影后,也是史上第二位有色人种奥斯卡影后。得了奥斯卡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得到全球人民的关注,不然一定会有不少人因为不喜欢科幻电影而直接排斥这部名为“瞬息全宇宙”的电影。我便是那其中之一微不足道的观众。
89年的同事只看了十分钟,便不对胃口关了机,也是不对我的胃口,不过我拿出瑜伽呼吸大法,猛吸一口气屏住——忍过了Evelyn和Waymond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浮夸呱噪,忍过了他们用恶俗低劣的想象力手段在不同宇宙空间的穿越,忍过了慢镜头加速的模糊效果穿插突兀的漫画,忍到了影片最后。下面这张海报可以很形象用来表达我对影片的感受:
尝试用语言表达的话:是凌乱、单调重复、表面浮夸、无甚新意,初中毕业演出级别的浮夸服道化,继承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无厘头叙事语言,融合了东方原生家庭矛盾,将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二元对立,最后存在主义胜出的故事。
那一天,Evelyn要完成洗衣店的报税,要举办一个社区的新年Party,女儿Joy要带女朋友Becky前来。Evelyn最焦虑的一点是,担心女儿同性恋的事实暴露在父亲面前,担心年事已高的父亲接受不了而引出大祸……这些都是表现,潜在的核心问题是Evelyn内心无法接受Joy是同性恋。前面的剧情都是铺垫,铺垫这些背景,铺垫没有存在感的老公Waymond(Waymond也是背景),铺垫Evelyn的焦虑情绪……直到Evelyn向老父亲介绍Becky是Joy的“好朋友”,故事的主线真正展开,Joy一走了之。当时的Evelyn感觉快爆炸了,但是她忍着,跟父亲老公一起去进行另一件大事——报税,负面情绪在身体内部积聚,直到面对“傲慢”的税务工作人员,她爆发了。
唯唯诺诺的Waymond瞬间黑化成干练利落的Alpha Waymond,向Evelyn打开了平行宇宙的大门,指点她在不同宇宙间跳跃,及时避开当前的困境,绝处逢生,积累不同宇宙中的技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在Waymond口中,Evelyn是超级英雄,唯一能阻止超级坏蛋Jobu Tupaki的力量。
大家都说2023是AI元年,年初有电影《流浪地球2》,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描述穿行于平行宇宙,春乍暖花才开的时候,chatGPT和GPT4又纷纷登场……真是这样吗?
《瞬息全宇宙》真的是科幻片吗?还是一部仿漫威的亚洲制作?台湾片名《妈的多重宇宙》点破了一切。之所以Evelyn和Joy成为了影片的超级大Boss和超级反派,只因这是Evelyn的多重宇宙,不是什么你们的我们的大家的多重宇宙。Evelyn困于琐碎重复的日常生活,心中充斥着对丈夫无能和女儿离经叛道的抱怨和抵抗,于是乎,为了满足自己情感心理的需要,虚构了多重宇宙,Waymond依然对自己不离不弃,还事业有成,可以依靠;不管是哪一层宇宙,Joy依然是自己的女儿,渴求自己的理解不得,转向虚无主义,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Evelyn要做的就是阻止女儿,拯救女儿。她们在多重宇宙里相遇,相互斗争,又在某一重宇宙中化身为石头互相倾诉,感同身受,彼此谅解。Evelyn渐渐放弃干涉Joy,放弃阻碍Joy,最后她把Becky介绍给老父亲的时候,把“好朋友”换成了“女朋友”,就此Evelyn和Joy之间由于Evelyn的let go达到了表面和解。
她还说“无论如何,我还是想待在你身边…永远待在你身边…..”“别的东西你都不在乎了吗?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Joy的话是否能让Evelyn在放手、接受、尊重之后,找回真正的自我?影片的一开始把Evelyn设立在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位置,兜兜转转一大圈看过了多重宇宙的Evelyn还是回到最初的位置,如果说变化,只不过是态度和心态上的变化,从对一切挑剔抱怨到对一切包容称赞,说得俗一点就是“认命”。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也许只在追寻更好的过程中的自我认识,是主观上的美化。所以我们成熟了,也就是我们认命了。
From now on, I'm gonna say yes--yes to love, yes to adventure, yes to life, whatever it maybe, the answer's going to beyes.
再说说没有存在感的Waymond吧,电影里的矛盾集中在Evelyn和Joy身上,Joy爱妈妈也恨妈妈,Joy对爸爸没有恨也没有爱,根本无交集,这似乎是所有亚洲家庭的缩影,父亲的遁失和隐身,一个逃避责任的存在,然而也是一个隐身的霸权。当然Waymond在影片里面是个矛盾的不可信的存在,导演似乎想让他承担起爱的大使,可是他担不起,只能出现在虚拟世界中。
电影好像还是涵盖了很多内容,我给它打5.5分。不是5分制里的5.5分,是10分制的,也就是在及格线边缘。(在中国60分及格,英国一半分数就及格了)作品的好不是通过演员念台词来直抒其含义的,而是通过不说什么来启迪观众思考的,所谓的尽在不言中。
关于电影,我能说的就是这些。因为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懂的理论分析,只是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做一些浅显的认知。I am so stupid so that I can only see that chick as I only know chicks.
对于打星杨紫琼一直不太了解,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只觉得一个舞蹈专业出身富贵的女子能几十年坚持艰苦的事业,真是不容易的,也是她内心喜欢吧。奥斯卡揭晓前,杨紫琼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个角色我等了40年,这个角色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制的,亚裔、中年女性、会功夫…….“,我很质疑,她缺乏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没有子女,所以她塑造的母亲是表面肤浅的,和《三块广告牌》的女主差了一个国际饭店的高度(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好像领养过一个孩子)。
提名后的采访中,杨紫琼曾提到同为候选人的凯特,说凯特已拿过两次奥斯卡,再拿一次不过是锦上添花,但自己如果能够获胜,就是翻天翻地覆的改变,为和她有着相似面容的一群人点亮了一盏灯……一个亚裔演员,如果选择在欧美闯事业,必然需要接受表演机会减少沦为配角这一点,同样的欧美演员在华语电影舞台也只有为数甚微的主角机会,这个难道不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吗?有得必有失啊!奥斯卡是国际奖项,是全球第一大国的美国设立的国际奖项,偏向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也很合理吧!本来就在赛场之外,何必那么看重获奖与否。有一天中国足够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到一定程度,也会有与奥斯卡比肩的国际奖项的。杨紫琼虽然是亚裔,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毕业,喝的是洋墨水,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她的封后根本算不上里程碑意义,最多不过是一次亚裔演员的荣誉。
说到电影电视产业,也许存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港台、中国这样的鄙视链,不完全是价值观的问题,也是产业水平比较客观的提现。如果我说我很少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不是作为观众的傲慢,只是想把有限的生命珍贵的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物上,更加打开自己的视野和心胸,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