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因我之前吐槽一本关于影视欣赏的教科书而推荐了陈丹青讲述的《局部》,是2015年梁文道策划制作的视频脱口秀节目“看理想”的一个部分。《局部》共16集,每集大概20分钟,主要讲绘画艺术的欣赏,也聊到其他艺术形式。陈丹青没有按正统美术史讲法(时间,流派,代表画家和作品),而是以点发散,关注的是大历史里的小细节(比如他会挑梵高一幅画不下去的练笔画来展开好几个话题,用蒋兆和《流民图》来聊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同类作品的评价差异),和这些小细节带给他本人的审美感动,所以我觉得节目名字“局部”太贴切了。我是艺术尤其绘画的门外汉,小时候学校里美术课勉强及格那种,所以无法评论他观点的正确性,只有被科普的份,但有几点却触动了我。
一、元气满满。这是陈丹青评价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时的话,后来他又在多处使用,比如瓦拉东作品,梵高早期习作,以及古希腊雕塑等。他解释何为“元气”使用了木心的说法“孩子气”,也就是孩子似的不管不顾,青春的朝气、勇敢,以及原始野性之美。这种美怎样从画里看出来我真不知道,但日常中倒是喜欢那些还葆有这些特质的人,大概“元气”这种东西都是先天带来,随着世俗成熟慢慢都会被消耗掉,所以犹为稀缺可贵。有“元气”的人不一定周全,但一定真诚;不一定稳妥,但一定奋进。这种真实而朝阳的人,有趣。
二、讯息与景别。这是其中某集的标题,在这集里陈丹青花了很大篇幅讲电影的镜头和场景调动,来对比解读绘画里的群像以及场景安排。相信朋友是因为这集而推荐我看的。我固然被里面的技术解读震撼,但却想到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让惜春把大观园画出来,姑娘们聚在一起商量给惜春多长假期,其中宝钗的一大段道理真是把场景安排的难度说了个透“非离了肚子里头有些丘壑的,如何成画?”(原文好长一段,有兴趣的参看四十二回的最后几页)。现实里胸中有丘壑的人,也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讯息,用于构建自己的画卷,绚烂或淡泊的随画卷生活。这种看世界的视角独特而大气的人,有趣。
三、打开的作品(openwork)。这是陈丹青讲到自印象派开始,绘画的成品变得没有明确的定义,是否画完,没有公认的依据,而全凭画家自己判断。所以称其为打开的,是针对印象派之前的画,有明确的完成标准,是个封闭系统。开放性带来的好处是绘画自由了,“一幅画可以永远画下去”。画家们最头疼的就变成了不知道啥时候算画完了,陈丹青也终于明白了吴作人给他们上课时说的“应当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要知道画,也要知道不画”。我瞬间想到了“知止”。《大学》第二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南怀瑾曾解读过 “知止”的一层含义是认清自己征服自己,深以为然。人能做到的总比自己以为的多,而比自己想要的少,所以各种迷茫和焦虑。但总有些人,不疾不徐,走在自己的时间点,一会儿慢,一会儿快,但清醒而坚定,因为知道要去何方。这种“知,止,定”的人,同样有趣。
王尔德有句话“人不应该分为好人坏人,应该分为有趣和无趣”,既然无法判断好坏,那努力做个有趣的人总是件有趣的事吧。拿着剧中局部的词句发散出我自己觉得有趣的想法,也算对《局部》的致敬。

局部 第一季(2015)

又名:看理想·局部 / 局部

主演:陈丹青 

导演:谢梦茜 

局部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