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之前默默无闻的合拍文艺片,它的为人所知,显然与被选送为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密不可分。这也为它赢得了在国内院线上映,进而为更多人所欣赏的机会,我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的主题其实不算新鲜,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现代家庭,夫妻之间、长幼之间的亲情却非常淡薄,以至于每一个其中的人,都异常痛苦。而通过一次意外的旅程,大家又发现了亲情的美好,生活又走上了正轨,影片在弄弄的温情中作结。

如何从本不新鲜的主题中找到更多内涵,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无疑是导演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里要谈谈剧情中的三个主要的矛盾——夫妻感情淡薄、孙女任性叛逆、父子长期隔阂。

首先谈谈作为本片核心矛盾的祖孙二人。孙女任幸,人如其名,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上父母工作繁忙,管束缺失,形成了典型的任性性格。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像极了现在很常见的问题儿童的表现。爱慕虚荣,小小年纪就拥有iPhone、iPad,还看不上爷爷的破手机。娇气,夜里被蚊子咬就要爷爷来帮她赶蚊子,醒来发现被咬得很惨又很吵闹。任性,无论是火车上不肯吃饭,还是鞋里有个小石子就不肯走路,都是很好的体现。淘气,火车上假装闹肚子,还藏爷爷的鞋,汽车站跑丢吓出爷爷一身冷汗。好炫耀,爱虚荣,向爷爷展示自己记住了亚马逊雨林和中国的面积,还经常豪言给爷爷换iPhone。沉迷电子设备,在火车上就抱着iPad不撒手,也不愿和爷爷交流。这些问题,都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留给这一代孩子的父母的艰巨挑战,而往往大多数的家长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本片中的父母自顾尚且不暇,更遑论解决任幸的这些问题了。我认为,本片塑造最好的形象,就是任幸了,把现代社会孩子教育的问题几乎反映的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影片如果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那就太失败了。任幸是有优点的,她的心地十分善良,无论是爷爷受伤时,不顾反对找人帮忙,还是换来一只新画眉顶替死了的那只,还有她和寨子里的女孩小美的交流,都体现出了她纯真而美好的性格,这无疑是温暖人心的。这也是淳朴的爷爷最终能够一点点改变任幸,让她改掉毛病的基本前提。而亲情慢慢地浸润,能够改变一个人,就是导演给出的解决方案了。

接着探讨夫妻的感情问题,这一对矛盾也很典型,两人都是事业有成,同时有点儿工作狂的气质,这就使得他们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之常人更加困难,经常要么是一方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听另一方说话,要么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记不住,这样糟糕的交流,又怎么可能维持一个家庭。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旁人眼中还是幸福的一对,这种人前人后两种日子的生活,一般人又能忍多久呢?因此,理智地选择离婚,算是一种解脱。当然,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也无助于他们获得新的幸福生活。片尾任幸用一只鸟挽回了两人失败的婚姻,无疑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只出现在银幕上,两个人的转变其实无比艰难。

最后说一下父子矛盾,这组矛盾从一开始就贯穿始终,直到儿子的返乡之旅,两人真诚沟通,方才化解。不过这组矛盾刻画的不够理想,原因有二,一是父子矛盾的根源有些小题大做,很难想象这个理由会使得两人反目成仇,多年不相往来;二是在如此大的矛盾下,一次家乡的促膝长谈,就能化解一切,也说服力不足。我理解导演加入这组矛盾是为了使影片的层次更加丰富,增加戏剧冲突,因此也不能算大的问题。

从我的角度来看,影片有几个优点,一是祖孙、夫妻的矛盾刻画的非常真实,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能够引发人的思考。二是剧中媳妇尽管也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她甘愿做父子矛盾的润滑剂,哪怕效果不好也在努力,可以说这样的角色是值得敬佩的,我很喜欢她这方面的表现。三是剧中的其他人物,尤其是广西乡村的所有人,都心地善良,他们所营造的美妙的环境,真正改变了祖孙俩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父子的和解,让人感到很温暖。四是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观众们都能领略到广西,尤其是桂林和阳朔的美。

尽管本片优点不少,很多情节也处理的很得当,能够反映导演的很多想法,但是本片也有不少缺陷,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部分人物和情节不接地气,与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些距离,让人感觉很怪异,我想毕竟导演不是中国人,也难免犯下这样的错误。

片中的爷爷来自广西农村,孩子上大学才出来到北京打工,以这样的背景,他的文化水平肯定不会高。可是,影片中这位爷爷的台词,经常非常有诗意,这就使得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台词,都会有些出戏,因为这太不像他可能说出的话了。典型的段落是爷爷给孙女讲奶奶时的一连串比喻,还有在寨子里爷爷与帆船少年交流大海,这些台词都很美,但是很难想象能够出自一个前大半辈子生活在广西农村的老人之口。

另一个明显不接地气的段落是,老人和孩子在山间走路,一天多没有碰到人,并且还能找到一个无人的山洞过夜,实在匪夷所思。尽管我没去过广西,但我觉得,在中国,只要不是大西北气候及其恶劣的地区,大多数地方想找到个没人的地方都很难,而广西也不是一个人口密度很低的地方,情节需要是可以的,但是与社会反差太大,就会让人出戏,反而得不偿失。

另外,本片有一种刻意夸大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的倾向,而我觉得这不完全是有必要的。淳朴而闭塞的寨子,连赤脚医生都难以抵达,尽管导演是为了创造一种孤立感,但是不免有失真实,好似空中楼阁。反而我倒觉得,爷爷的老家的那个想要iPad的小男孩,比较符合我对中国农村现状的认识,信息基本不存在闭塞,只是物质条件还无法与城市相比。

还有一些情节不合理,或者没有交代清楚,这主要是因为导演在电影里留白很多,许多情节需要观众联系上下文,自行补全,但有时就感觉似乎有问题。首先,爷孙两人听到汽车的喧嚣,接下来不仅没找到公路,居然还走到了一条河边,实在是难以理解啊。其次,爷孙两人进入寨子以后,由于孙女的故意所为,他们与夫妻二人失去了联系,而夫妻俩却对此一点儿着急之类的情绪都没有,照样该吵架吵架,该离婚离婚,那么导演你铺垫他们失去联系,岂不是失去了一半的意义(剩下一半是孙女渴望逃离“笼子”的心理)。山洞中过后醒来的那一个清晨,孙女扔了爷爷的手机,然后爷爷捡了回来,没有更多的镜头,但是我们从后面的情节来看,这手机显然是坏了,不得不说此处交代不清。爷爷打算送孙女回京,孙女躲了出去,全村人都在找她,等她回来了,爷爷居然一点不着急也一点不生气,我简直无法理解。即使导演你是想之后顺利衔接祖孙的对话,也不能放弃最基本的逻辑啊。另外,后面那段对话,孙女的说法也和她的成长和教育背景有些脱钩,又一次让人出戏。

还有,导演很喜欢昆虫,影片多次使用各种昆虫的特写,至少有3~5次。我知道导演曾拍摄过《蝴蝶》,也曾设想本片为中国版的《蝴蝶》,但是我还是不觉得,放一些昆虫到本片中,对整个故事有什么积极的影响,这只能归结于导演的个人情怀了,可惜的是我并不欣赏,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ps.北京火车站确实修建的很漂亮,以至于尽管桂林方向的所有列车都该在北京西站始发,导演还是把镜头留给了北京站。火车上不能运输除初生雏以外的鸟类的规定倒是描写了出来,不过顺便黑了一下列车员——跑跑关系什么规定都不是事儿。

ps2.也许是之前刚刚看过《亲爱的》的缘故,整个故事里,只要任幸一乱跑,我就很紧张她跑丢,或者是被人贩子拐走,结果每次都一点儿事儿没有,给我平添了几分情绪的起伏。尤其是最终也没有用镜头刻画数年前的那次走丢事件,我还是感觉很开心的,不然一定感到虐心。

ps3.既然本片参选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就不能不提之前也有一定呼声的《归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本片其实不如归来拍的好,但是入选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归来》讲述的故事比本片简单太多了,能够反映的社会现实也弱一些。另外,既然两片获奖可能性都几乎为零,在中法建交50年之际,推荐本片也算是顺水人情。

夜莺Le Promeneur d'Oiseau(2013)

又名:The Nightingale

上映日期:2014-10-31(中国大陆) / 2013-10-05(釜山电影节) / 2014-05-07(法国)片长:92分钟

主演:李保田 杨心仪 李小冉 秦昊 

导演:费利普·弥勒 编剧:费利普·弥勒 Philippe Muyl/宁宁 Ning Ning

夜莺的影评

胡川
胡川 • 夜莺
geua
geua • 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