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後都有點忍不住了,太心痛了,可是放眼內地,哪個城市又能安於平靜呢?尤其是發展較快的城市,再加上今年廣州要舉辦亞運會,新一輪的城市建設肯定避免不了。難道這就是發展帶來的必然痛楚?
我一直覺得文化只有多元化的發展才能更有生命力,可是現在的媒體太發達了,把統一的意志普及的太好了。可都這樣了,還不滿足,聽說廣東的巴士報站要改革,去掉广州话。我對這個改革持反對意見,普通話已經夠強勢的了,沒必要連這一點空間也要佔據。一個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積澱才能在人們的心理形成眷戀,我想每個人想起自己的故鄉腦海裡浮現的應該都不是高樓大廈吧?也許正是跟我們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小街小路才是我們最懷念的。可是城市要發展,經濟要發展,什麽文化,什麽回憶,什麽情感就都得讓路。城市裡寸土寸金,哪有那麼多地方僅供留作回憶,回憶又能轉化成多少GDP呢?於是拆吧!這是一種多么短視的決策眼光呀!可能很多人都會喜歡去歐洲的小鎮旅遊,不為別的,就為看看我們久違了的閒適的風情。城市的發展和保護古跡是不矛盾的。在片尾也提供了幾個成功的例子,比如希臘的雅典,比如意大利的翡冷翠。這些城市很美但也並沒有耽誤城市的發展呀。爲什麽中國就要這麼極端?我覺得在城市建設中,完全可以把古跡保護起來,建成公園,擴大城市規模,再建新的設施。這樣多年后,我們的子孫仍然能夠看到前人的勞動成果,有著一種文化血脈的傳承,而我們也給他們留下的很好的旅遊資源。也許我是太天真,把一切想的太美好。我也知道一些真正住在這些古跡中的人的生活狀況,其實真的不是很好,他們也多願意搬遷,之所以會反對拆遷只是怕得到的補償不能夠買到新的容身之地。真正在這些老建築中住著,生活條件不好,可能也就沒有那份閒情逸致去欣賞這些建築的文化藝術價值,這些人也沒錯,我們不能為了保護建築而限制人的發展,我主張人搬出來,但建築保留這種做法,不過這就需要資金,這些搬出來的人怎麼安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當然希望政府能夠多讓渡一些權利,多承擔一些義務了,但好像目前還是癡人說夢。
片中很多廣東本地人感歎現在的廣東已經不是原來的廣東了,現在的中國還是以前的中國嗎?看古人寫的書總有一種謙謙君子的儒雅之氣,那份和緩,那份閒適真是讓我們太久違了,中國文化的斷層,使我們缺乏對自己文化的歸屬感,總覺得一切都是外國的好,急忙學著人家建高樓大廈,把自己的東西都丟棄了,把自己的精神也都丟了。在原來,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氣候决定了不同的建築的樣式。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高樓建起來,哪裡的建築也不會差多少,北京能建得廣州也能建,廣州的電視塔和上海的就有點類似,外形是很不一樣,但我覺得地域特色基本看不出來。還是那句話,文化的多樣性失去了,活力也就失去了。
抱怨了這麼多,其實也只是抱怨,就像片中的結尾中說的那樣,廣州也舉辦的很多討論城市建設的聚會,可是人們聚在一起多還是抱怨牢騷,真正有建設性的意見少之又少。我希望每個熱愛自己家鄉的人都能行動起來,如果阻止不了拆房子,拍照片、拍片子也算是一種保護方式,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熱愛的家鄉。
片子的採訪方式比較客觀,給了不同立場的人說話的機會,也讓觀眾聽到了同的聲音,能夠引發觀眾的思考。片子結構也還不錯,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夠緊湊。用广州话很好,突出了地方特色。
正在消失的羊城,正在消失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