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拍摄的片子,关于青春和高考
导演毕鑫业对于高中时代的学生变现的非常到位,当然这种到位也只是气氛上的到位
为了满足作品的戏剧化,故意增添了搞笑的桥段。
比如爱吃韭菜的同学,是为了提高智商,在后面还以此增加了作弊技巧的铺垫,这种埋设笑点的设计很巧妙。而且有镜头表现,同样在意同学的看法,把牙齿刷的更清新。
再者扎头发同样为提高智商的女生,在18-9岁这个花样年龄,放弃了青春的朝气。到后来放下头绳,再次展现青春的活力。
算了吧,这是剧情回顾,电影对于高中学习的压抑环境,学生,老师,家长在这个环境中的描述比较到位。
一转眼也是2020年了,传媒大学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现在看这样一个小成本作品,其实作品的立意和深度远比同时期的大片《致青春》好。但也能看到作为小成本作品,电影画质确实不好,演员的台词表现也比较生硬,用现在的话说确实是一种尬演。当时的微电影风潮下的好作品,确实不错。
硬件设备的落后,再加上镜头语言的青涩稚嫩,观影体验确实不佳,主要依靠着剧本撑起了全片。
时间飞逝,现在的电影在硬件上有了飞跃,越来越多的摄影设备被更多的人购买到。而短视频媒体也增多,西瓜视频,bilbil这些平台对于原创视频的扶持也更多。
说到底,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尽管流量大佬收割了大部分人的眼光,但还是给小创作者提供了机会。
更好的贴切观众的需求,现在才是好的影视作品应该做的。
传媒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哇,真的蛮可爱的!苍白的语言没法表达出更准确的感受,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