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为什么不起名为「一个父亲的夺子之路」呢?显然后者更为切题啊,且不论,单说逻辑,尼古拉失业(片中用的“下岗”一词)两年没有拿到工资尾款,全家穷困潦倒,福利机构审核他们没有抚养两个孩子的能力,把孩子“夺走”……我觉得正常不应该是去讨要工资么?缓和的也好,激烈的也罢,这应该是第一要务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穷到连自己都活不起了,还养什么孩子啊?而雷人的是,尼古拉却选择“上访”,以穷得只能喝西北风的“金刚之身”去和福利院争孩子!那在这点上他还不如知道用自焚去逼迫讨要工钱的他疯癫抑郁的妻子。
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想揭示一些社会黑暗面,暗指福利院接收孩子并非完全为孩子着想,可能有觊觎政府拨款从中牟利之嫌,但片中交代的并不清楚。尼古拉上访回来后,虽然带回的是上层领导的“建议”而不是“勒令”,如若福利院真的心存私利,那此时也该是笑脸相迎,归还孩子了吧?可人家依然一副嫌弃的黑脸,拒交孩子……这让人不禁惊呼:这福利院哪有什么黑幕,这完全就是天使啊!就是上帝来劝都没用,穷到极致的人哪配养孩子,就得我们政府帮养,这是比亲生父母更体恤孩子的人啊。
所以感动在哪里了呢?片中用大量笔墨描绘尼古拉上访300公里所经历的种种艰难,感动吗?Not at all.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都谈不上,全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不论思维还是情商都有很大问题的一个男人,加之他患病在床的妻子,那么这家人确实不能养孩子。这是导演导这部片子的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