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本纪实电影《通往浅间山庄之路》一样,德国在2008年也拍摄了一部《巴德尔与迈因霍夫集团》,描述的是德国本土(西德)左翼激进份子RAF集团,即“红军派”成长到覆灭的纪实电影。比起日本版大多在表面略过,流水式的拍摄手法,德国版对RAF集团则把镜头调整到了室内,更多的展现在左翼激进份子的动机表现,和从对话接触上去认识和反思恐怖主义。

续俄国革丵命之后,德国在二十年代的十一月革丵命推丵翻了威廉二世,建立魏玛共和国。不断壮大的德国共产丵党直至国会纵火案时才被纳粹取缔。二战后东边的苏占区德国共产丵党与社会民丵主党组合,而西边的德共直到冷战加剧的1956年,才被联邦德国以阻止苏共渗透的理由取缔,1968年再度恢复。这些足以证明德国的土壤在革丵命浪潮中同样保持着高涨的积极性。六十年代的德国青年成长在一个社会背景复杂的年代,他们埋怨自己的父辈没有在第三帝国统治下争取抗争和默不作声的软弱(可以从小说《朗读者》中体现出来),同时夹杂两次世界大战被美国打败的复杂情绪,使得他们需要寻求洗脱纳粹笼罩德国的阴影,并独立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立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左翼风潮席卷全球的年代,美国那场不得人心的越战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声望严重削弱,而苏联主导的匈牙利事件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也引起很大争议,同一时间的在玻利维亚打游击战的切·格瓦拉被CIA处死、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都引起了当时社会青年极大的反响。那个时代的特色,年轻人以重塑社会体制为己任走在一起,关心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各种不公、压迫和反抗。所谓“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从黑人、妇女权益运动、每日工作8小时,社会福利体系,左派的持续推动不能说没有巨大作用。但停留在街头的抗争和纯粹的宣言和主张,已经不能满足个别极左份子激进的目的,因此他们认为需要制造一些轰动性的事件来吸引政丵府对他们声音的注意,于是这帮人就成了“革丵命家”,不择手段的制造恐怖来寻求社会进步(用他们的语言叫做“解放”),RAF集团(Red Army Faction,红军派)就是属于这类性质的恐怖分子,以革丵命的名义。

RAF集团在长达28年(1970年5月14日——1998年4月20日)的武装斗争中,先后刺杀了包括先后刺杀了德意志银行行长,大众汽车公司总裁,西门子公司总裁,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飞机机长等34人,致伤数百人。而在其组织首领巴德尔和迈因霍夫1972年被联邦政丵府捕获关押施坦海姆监狱之后,其余党仍可组织发动1977年9至10月,绑架及杀害雇主联合会主席施莱尔,被后来称之为的“德意志之秋事件”。

和许多声噪一时的恐怖分子一样,RAF集团形成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当中大都出身富裕,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RAF集团的首领之一尤里克·迈因霍夫亲身过学生运动,发表不少尖锐抨击的联邦政丵府的言论,在电影中表现的一个细节:RAF抢劫几家银行以获得活动经费,但是为了消除外界对他们行动的质疑,他们研究后发表对外宣称,表明他们抢得是资产阶级的“不义之财”,“替人民夺回被资本主义掠夺的财产”,这是“以革丵命的名义征用”。而他们恐怖行动中提出的要求,例如要求当局“停止对第三世界斗争的诽谤”。这些都显得耐人寻味。舆论斗争上不让步不屈服于当局的RAF集团正是依靠鼓吹他们熟悉的革丵命理论调子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在进行一连串令人发指的的恐怖事件后仍意外的赢得公众的欢呼。与日本阿拉伯赤军为中东斗争参与恐怖袭击一样,RAF集团也与中东伊斯兰激进分子建立了团结关系,使得1972年的慕尼黑惨丵案中,巴勒斯坦人民解放武装组织劫持人质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释放巴德尔与迈因霍夫等人。RAF集团引起的轰动,使得当时法国哲学家萨特都亲赴监狱看望巴德尔,成为一时话题。萨特在见完这批人后说道:“这个小组对左翼很危险。它对左翼没有好处。人们必须去区别左翼和红色旅。”这个细节没有出现在电影中显得有些遗憾。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2008)

又名: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

上映日期:2008-09-25片长:150分钟

主演:马蒂娜·格德克 莫里兹·布雷多 约翰娜·沃卡莱克 

导演:乌利·埃德尔 编剧:Stefan Aust/Uli Edel/Bernd Eichinger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