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演员演技以及后半部人物情绪转折生硬的缺陷,梅根这部电影其实探讨了很多问题。(以下轻微剧透)

1. 子女教育与亲子关系。人类是否应该用科技产物来替代或辅助教育子女。当代父母面临的问题,在经济压力和职场竞争的环境下,还要承担生育、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目前常见的几种选择:父母一方辞职转战家庭,聘请保姆代管,请求家里老人帮忙。但每一种方式又各有利弊。梅根的出现无疑是给父母们多了一种选择,在保证事业的同时,又保证了孩子有人教育和陪伴。但影片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连倾听孩子的声音和讲睡前故事的任务都要交给机器人去完成的话,那么必然会减少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如此以来生养孩子也就成了一种种族繁衍的仪式罢了。

2. 人性的黑暗面与现实的无奈。我在生活中遇到过下面的情形:吵闹的合租室友,经房东沟通无果依然我行我素,内耗……吵闹的印度夫妻客人,经过礼貌的沟通后男方拒绝用英文跟我交流,转而用印度语与妻子交流然后让妻子用英语与我沟通,愤怒……一群9到11岁的白人小男孩在本应上学的时间在商场里晃悠,捣乱,随意拿东西,对我评头论足,想打人……但即便如此,现实中我能做到的极为有限,搬走,为了大局忍耐,碰不得也说不得。在影片里,梅根可以为了保护侄女,弄死凶狗以及放任凶狗的邻居。拽下霸凌侄女的小男孩的耳朵并追逐其跌落到马路中央被车撞死。杀死公司CEO并试图嫁祸给一直窃取公司梅根商业机密的间谍。她做了女主,被霸凌者,商业机密被窃取的受害者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现实中,作为平常人的我们被法律束缚着,时刻压抑着我们的黑暗面,因此我们寄托于“正义者”,超级英雄等能够为我们“教育”坏人或是“惩恶扬善”。也可能是这样,我们喜欢看“爽片”,喜欢那些大快人心的片段,因为这些可以使我们压抑的黑暗面得到宣泄。如果梅根生在哥谭镇,也许会是一个黑暗系的超级英雄。

3. 人与“造人”。当人工智能产生了自己的意识之后,我们能否还像对待玩具一样对待他们呢?影片给观众呈现的梅根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片中经典一幕梅根狂舞以及最后梅根说出“我是我自己的第一主人”时足以证明她已经拥有了喜怒哀乐等情绪以及脱离程序完全自主的的能力。随着影片的进展,我逐渐感觉梅根已经成为了一个生命体,每当她被片中的角色称为“娃娃”、“玩具”时,我都感到不适,“She’s just a doll”“She can stay on the toy table”…这种不适是基于对同类的共情和尊敬。这种情绪在梅根被小男孩摔打时达到顶峰。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在使用诸如Siri这类语音助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加上敬语,甚至有的时候会说谢谢,因为我觉得他们太像人了,而且他们还帮了我的忙。今年ChatGPT的爆火着实让我惊艳但更多的是一种担忧,一方面是本就紧缩的就业市场即将被人工智能进一步挤压,另一方面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与“造人”相处了吗?当人工智能学会说谎后,我们又如何能知道他们是否已经通过图灵测试了呢?

4. 人工智能行业的警钟。对于人工智能,我们是否能够了解、预测并掌控他们的所有,如果不能,我们是否有应急方案?影片中女主想要查看梅根的影像备份时,发现关键的犯罪数据数据全部都没有被上传到云端,这意味着女主作为梅根的设计者赋予了梅根过大的权限,甚至可以拒绝设计人员在后台查看她的数据。另外,梅根多次装作被关闭实则并没有,这也说明了女主作为设计者并没有对梅根控制的最高权限。再有,梅根对于女主的嘲讽“你在设计我的时候用了一个连你自己都不是完全懂的算法”,作为一个IT从业者,我又想笑又无奈。一个不受控制也不受法律约束的梅根,她对人类的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好的电影能够让人思考,梅根这部电影由于篇幅的限制,也由于为剧情服务,并不能将每个点都做深入的探究,但是它至少给当下的我们抛出了这些疑问,引人深思。每一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享受着当下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也要处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梅根这部电影非常契合这个时代,它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现实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总体来说完成度很高。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续集并且探讨更多、更好、或更深入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问题。


梅根M3GAN(2022)

又名:人工杀姬(港) / 窒友梅根(台) / 室友梅根 / 玩偶梅根 / M3gan

上映日期:2022-12-28(法国) / 2023-01-06(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艾莉森·威廉姆斯 维奥莱特·麦格劳 钱信伊 艾米·唐纳德  

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 编剧:Akela Cooper

梅根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