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蜻蜓》导演张涧赤采访
  采访人:孙浩然
  时 间:2010-1-4
  方 式:电话录音
  
  Q:我看到你的朋友对此片的评论,提到了一些比如诗样的电影,魔幻现实主义这样的词,你怎么看呢,这个创作的来源是什么?
  A:我的来源一开始就是一个小想法,是想让摄影机和人物的视角的融合起来。后来想到这个有点魔幻的故事,就是ABC去了越南,但回来的是DEF,就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构架。但后续的拍摄剪辑,又有很多思考和灵感,我又觉得把导演的世界观放进去影响剧情,会是一个更有趣的东西。
  
  Q:你的这些灵感来源更多是电影还是文学呢,你脑海里有那对某个作品种挥之不去印象吗,或者某一个片段或者一个意象?
  A:我对电影的记忆,更多是一种片段的记忆。我对文学的记忆也是,我记不住阅读过的太多剧情。看的最多的应该是《杀死比尔1》,来来往往看了大概有快20遍。我还喜欢看一些国外的鬼片,动画片。最近在看的书就是三岛由纪夫,还有库切,我拍白蜻蜓的时候还在看《钢琴教师》的那个原著。
  
  Q:你的台词里有很多人物的互相确认啊,幻想的东西,当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写这些台词的?
  A:因为我跟她比较熟了,我会觉得她说这些台词会真的比较好玩。当然也有剧情上的功用,就是说不断构建起他们三个的身份。当然你说的即兴的部分,真的是存在的,因为很多台词我觉得她自己去说,比原来的设计要自然,就是我觉得这样的性价比比较高。
  
  Q:我看片时第一印象,就是你的演员都很有特点。有评价说很有灵气,我觉得是很有点邪气的。你觉得演员对这部电影有加分吗。看上去似乎有很多表演是即兴的?
  A:这些演员最大的优点是自然。不过同时就有个困难,比如男主角其实很难控制,到后面他就干脆不演了。我当然还是希望根据剧本,但考虑台词可能背不下来,因为不是职业演员,又都是小孩。拍摄时我跟摄影师还有分歧,因为他比较希望镜头不虚焦啊,光线啊,构图啊这些的。他是对技术要求特别苛刻的一个人。
  
  Q:你是觉得技术不重要吗?
  A:也不是否定技术,但是我觉得瞬间的很多乍现的东西更重要,因为很难捕捉。如果我发现了,希望先把他拍下来,先不要考虑构图啊这些的。
  
  Q:说到这我想到,有一场女孩子在水缸里洗澡的戏,看的出来这一场拍的很长,剪时也保留了很多。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处,我看到剧本也是你自己写的,像这样的戏你对剧本是怎么取舍的?
  A:剧本里是写到了洗澡这些场景,当时也有很多没有拍到的,比如我希望最后男孩子出来给她洗头,会拿着两个红色的瓶子来给她洗头。我希望拍到女孩子在水里看到一些东西,因为女演员的害羞,也不能太强求她,最后也没有实际拍到。即兴的部分其实也是有的,突然的东西我很喜欢。
  
  Q:你觉得你最后的成片,对你原来的剧本实现了多少?
  A:开始就是按照剧本去拍了,但我觉得起码有三成的东西是丢掉了的,当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不过我觉得结果又比剧本多出了一些别的东西。
  
  Q:你觉得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是一些具体的东西吗?
  A:当然最可惜的是原来片头有一段动画,在剧本是有一个五分钟的动画的,连模型都弄好了,最后因为人员时间等等原因,就没有了。
  
  Q:你是动画专业出身,可以谈谈怎么开始搞剧本的吗,是一开始就想搞一个这种魔幻的东西?
  A:一开始想的就是那个动画片段,对后面的故事有一个提示的作用,有一个世界观的颠覆在里面,是用镜头来实现人物的切换,不用一些物理的技巧去体现,而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实现。我想说的就是,魔幻的这个概念,的确是一开始就有的。
  
  Q:有一些很黑色或者说很山寨的设计,比如遮起来的汽车牌照,煞有介事的黑社会。这些是就为了好玩还是有别的原因。
  A:你说的像车牌,像两个瘦瘦的人坐在前排,都是很好玩的,大部分是为了好玩,但是那个气球针管这些,我觉得是有含义,他把这些东西当做武器,变成符号化的一个类似黑社会的身份。我觉得潜意识里的东西,得去看气场对不对,因为这个片子喜欢他的人肯定是少数,我不能要求希望去寻找剧情的人都能够看懂。
  
  Q:在独立影展里看到这个片子,的确感到气场很不一样,似乎是一个与现实无关的东西。你的这些想法,你的合作者们,能够完全理解你想要的东西吗?
  A:没错,基本只有制片和我知道要拍的内容,后来就是我讲今天去哪里拍什么,大家一起去哪里拍什么。其他人就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很难说清楚。
  
  Q:你还有其他拍摄计划吗。
  A:我下一部片子希望去西班牙拍,我自己拍了几千张图片去选景,这样再修改剧本的时候,前期准备已经很充分了。我是觉得没有商业独立这样的区别,不能有更多观众的话,继续独立下去也没关系。
  
  Q:那么故事呢,你计划就是做这样超现实的东西呢,还是无所谓,故事好就好。
  A:下面就是没有那么多超现实的东西了,比《白蜻蜓》要柔和了很多很多,因为我拍的还是底层的东西,底层有很多感人的东西。里面有一个女人,希望跟死去的丈夫交流,他从西班牙一个很角落的小镇,去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就是她明明知道丈夫已经死了,但是她还要去找。就是我有我想表达的东西,但是会比白蜻蜓容易接受一点,尽量更打动人。因为白蜻蜓的受众层面太窄了,我希望下一个做能够被更多人接受的影片。
  
  Q:白蜻蜓的确争议很大,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你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白蜻蜓》的确不是那么一个结构很清晰的东西,不像一个科班出身的有剧本功力的作品,可能更像一个灵光乍现的产物。你自己觉得你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能走多久呢?
  A:因为我现在手上完成的和在做的长片剧本已经有四五个了,我觉得如果能把手上的这些都完成,那其实就挺好的了。比如现在在做这个剧本,大概在09年的夏天想出来的,其实中间还有另外一个,但是那个剧本就是和白蜻蜓一样,甚至比《白蜻蜓》还要怪,那就只好先算了。
  
  Q:你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
  A:现在对我来说就是找不到投资,还有一个就是遇到的成见太大了。因为遇到的很多电影节都会说,要发掘新人啊,但是我遇到的实际情况嘛,其实对年轻导演,对中国导演,还是有一些成见。比如讲到中国电影,大家希望的还是关注你本民族的东西啊,希望的还是你要批判现实啊。
  
  Q:你自己对电影是什么态度呢,很多人拍了一些片后,他会回答说我为什么拍电影呢,因为我只会拍电影。
  A:我觉得,其实真的想干别的也干不了,不拍干什么呢,做生意啊。
  
  Q:你自己会觉得这种有幻想类的东西现在对中国来说没什么代表性吗,还是大家的关注都不在这里?
  A:我是觉得过分的批判现实,以及很多关注斗争的东西是一种媚俗,并且是有时效性的,比如你去回顾一些争吵的很激烈的东西,很多话题现在看会觉得可笑。我觉得我的美学倾向一直都没有变,我觉得真善美的东西值得永恒追求,我不太关注现实的一个人发生了什么,不太批判社会。我觉得批判还是一个投机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在撒谎吗,或者这个作者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题材。
  
  Q: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但是观察世界上很多的独立作品,像贾木许一开始也是拍一些现实题材的东西,就是拍摄一个城市少年的故事,也包含很多社会现实,但是也可以拍出诗意来,也可以不媚俗,并且反应的东西并不以很激进的姿态出现。我想问的是,你根本就不愿意让现实占主导呢,还是只对批判意图太强烈的东西反感?
  A:因为我对很多的东西可能是无感的,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对很多东西都会来感觉的人。如果我刻意去做,可能反而会枯竭。就是说只要跟现实搭边的东西,其实任何东西都可能打动你,但是打动你的那个成分,会不会真的落实到你的作品里,我觉得这个就要再说,而且偶然的被打动,会不会就让我想说呢。强硬的去表达没有感觉的东西,那就是撒谎。
  
  Q:最后一个问题,我想问这个作品之外的问题,你拍电影之前,学电影这个专业之前,你生活里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有什么呢。
  A:我小时候最喜欢就是玩电子游戏了,很多都通关,功课是英文一直最好。

白蜻蜓(2009)

又名:TAKE ME TO VIETNAM

上映日期:2009-10-16(中国大陆)片长:84分钟

主演:李世辛 农烟华 陈梦娇 

导演:张涧赤 编剧:张涧赤 Jianchi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