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说不清是谁先如此评价这部电影的,给冠以香港草根化史诗性影片,大凡用到“史诗”两个字似乎就可以另眼看待了。但笔者却从中无法领悟到那份史诗性的深邃,只有四人餐桌般的无奈。
《金鸡》算不算一部史诗性作品呢,虽然其创意荒诞,其手法有很大的戏谑成份,但笔者认为其算得上史诗,两条线索十分的明显,“老鸡”的生活以及香港经济的兴衰,都极其贴合主题,三十年的沉浮是显而易见的。
《老港正传》虽然将剧情拖长到了四十年,也大体反映了香港这四十年的变化,但事实上,所有的变化都是浮光掠影,大概只是一个回忆,基本没有突出的主线,无论是电影,无论是经济,以及人物的思维,都蜻蜓点水一般,大概也只能勾起香港人绝对不完整的回忆。当然,人物是主线,由老港一家两代人的生活折射出世态变化,但笔者相信,人物在这部戏中显得更有力度,扣上“史诗”两个字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具体的说,老港(老左)这个人物是游离于香港社会的,他的思维,虽然极具回归色彩,但也就是这种回归的色彩造成了他本人根本无法体现出香港社会的变迁。影片在前半段中,时间过得飞快,几乎几年便由一个细节带过了,显然根本无法体显出真正香港人身上的香港意识。用一个游离于香港社会之外的人物来表现香港史诗,这肯定是笑话。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这种点评的由来。
很不客气地说,这是一部献礼片,在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此片的出现不足为奇了,当老左这个人物从始至终地表现出回归色彩时,我们便清楚了为什么要通过这么一个人物来体显香港的变迁,或者不变。事实上是一种回归之情,四十年的回归之情,于是,便称作了史诗,其中的暖昧意味不言而喻。笔者无意谈论编导的创作初衷,也无意谈论其中的政治意味。但这样做作的手法虽然可以扣以香港史诗(即回归心情的史诗)这样的辉煌的帽子,但事实上却造成了影片平淡如流水帐式的结构。
如前所说,在影片前半部,老港这个人物虽然善良虽然渴望回归,虽然想站在天安门前照一张像,但他却是苍白了,所有的细节都平淡得无法体显出老港这个人物真正的个性来,大体上是一个符号,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部如过眼云烟般地掠过,试问,一个如此左的人物在当时的香港环境中是否真有导演切身可写的戏份?对英的抗争与回归的心情似乎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于是,影片后半部终于开始入戏了,回归到了回归的年代,从大陆的改革开放开始,香港与内陆的经济得到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开始。而这个时候才开始了真正的人物描写,老左也好,小左也罢,此时人物处于内陆影响着香港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个有着长久回归念头的人物来说,此时才真正有戏。
比较起来,郑中基所饰演的儿子才真正体现出回归的意味,他的经商,他的爱情以及他对老港的感情变化都是影片的重点,都具有时代性与草根的生存性。而老左则不然,善良地帮助了朋友的儿子,忽略妻子生病的情况,这些情节都只是为了塑造他个人的性格或定义为善良,而奔向北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原因也多与塑造这个人物有关,但更让人感觉是略有口号式的。终于工作可以体显香港变化了,但也没有着力体现,笔墨少没触及到实质。
这是一部有关亲情的影片,这一点不必细说,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无论是郑中基与莫文蔚的爱情,还是老左与儿子妻子之间的家庭观念,甚至是老左老右的关系,这所有一切倒绝对贴合草根意识,但很可惜,除了郑中基与莫文蔚这条线索中有几个细节做了那种分分合合的处理,其它的线索更象只是在叙事,没有太多的感情的升华。平淡得令人找不出其中可以激动的心情。草根的情的确是平淡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细节来渲染,导演显然在这方面用力不足。
由上可见,此片作为一部献礼片,由于回归主题的介入造成了言多而不尽的局面,回归史诗的主题到了影片后半部才真正有些眉目,而情感主题也没有能够让人尽兴,能够尽量的挖掘,大体上属于一部不痛不痒的影片。

韩兮
2007-7-7于通州



老港正传(2007)

又名:老左正传 / Mr. Cinema

上映日期:2007-06-14(中国香港) / 2007-06-21(中国大陆)片长:110分钟

主演:黄秋生 郑中基 毛舜筠 莫文蔚 岑建勋 鲍起静 连凯 许愿 

导演:赵良骏 编剧:施扬平 Yeung-Ping Sze/萧君红/赵良骏 Samson Chiu

老港正传的影评

NGU
NGU • 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