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萨特和波伏娃是一对神仙眷侣,一生的伴侣,一对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但是没看过他们的书,只是从各种渠道看过波伏娃《第二性》里的句子。知道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是她第一次深度思考“女性”这个哲学命题,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性,个人、家庭、婚姻、社会对女性塑造的影响。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描写了萨特和波伏娃从大学时开始相恋到二战后共同创办《摩登时代》杂志,并成为存在主义大师,《第二性》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波伏娃正式因为自己的著作、思想成为杰出作家、哲学家,而不仅仅是萨特第二。

他们关系维系一生,没有婚姻、孩子,靠的是思想的共鸣、彼此对对方精神寄养的需要,依靠波伏娃对萨特深沉、无法割舍的爱和忍耐。

我想,在他们的关系中,波伏娃很好地诠释了圣经上关于“爱是恒久忍耐”的教义。

萨特很自私,在他们关系的一开始,他就对波伏娃提出了互不约束的爱情合约,坚称婚姻和忠诚的关系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平庸,会扼杀作家的灵魂和灵感,并且很狡猾的利用波伏娃想打破陈旧传统将女性束缚于丈夫和家庭的心理,半引诱半强迫地让她接受了这份看似公平的不平等条约。

在爱情关系里女人永远不会像男人一样,这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男性的动物本能是征服和繁衍,所以他们天生喜新厌旧。女性的动物本能是哺育和抚养,所以女性本能倾向稳定安全。

所以萨特可以情人不断,甚至跑去跟别人结婚,而波伏娃即便是另找情人都只能跟女人,没法跟萨特以外的男人做爱。

萨特享受两人的关系,甚至详细告知和情人在一起的细节,而波伏娃甚至连承认自己嫉妒的要发疯的自由都没有。承认了,她就不是萨特爱的那个精神上独立、平等、先锋的水獭了。

萨特不像别的男人用婚姻、家庭、孩子、金钱控制女性,但他在精神上把波伏娃绑架了,很难说两种方式哪个更无情一些。

不过,正是这些爱情里的痛苦,迫使波伏娃一遍遍地思考女性在爱情、家庭、社会中的种种,迫使她解剖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才会有《第二性》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萨特成就了波伏娃,他们俩互相成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爱慕,互相折磨,互相依仗,纠缠一生。

作为女性,你愿意成为波伏娃么?一生独立,挺直背脊面对世界。你是你爱的人心中最特殊的存在,但你不是他的唯一。你因为骄傲,不愿强迫他做任何事。可这些你不愿他勉强自己的事,他都为了别的女人做了。他看着也没多痛苦,反而蛮享受,所以你可以自我安慰,因为自己不那样对他,所以你们的关系可以维系一生。可这样的一生,你确信你足够强大到要的起么?

女主角很有法国知识女性的神韵气质,尤其是她时刻高昂的头,优雅细长的颈项和挺拔的背影,充满精神的力度。但也是这份骄傲,使她自动放弃了许多女性的特权——撒娇、示弱、不讲理。。。

其实,说不好哪种女人更强大,表面的坚强,内心脆弱伤痕累累,只会为难自己。表面的娇弱,内心的精明与算计,看着弱势,其实怎样都不吃亏占尽便宜。

现在想来,当时的女权运动,因是将女性从全然的附庸境地解救出来,所以难免走向全然与男性抗衡的程度,犹有不及了。

其实,男性就是男性,女性就是女性,每个人皆不同。没必要一律要求男人就要怎样,女人就要怎样。不受性别的约束,遵从自己的内心所需,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做自己想做的,爱自己所爱的,就好,就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最后,花痴一下上世纪前叶的巴黎。那么的优雅,男士风度翩翩,女士优雅高贵。咖啡馆里交流着各种新思潮,新的哲学思想由此诞生。杂志创刊号封面是毕加索的作品,充满了活力。

我们现在也处在一种变革的时代,每天都有新东西诞生,但更多是技术科技层面。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好像没有时间分给精神,分给思考,分给内心,一切都是快节奏急吼吼的,大家都被带着向前飞奔,为什么这么快,却并不清楚,只知道不跟上就落伍了。

其实,落伍了又能怎样呢?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2006)

上映日期:2006-04-16片长:104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洛兰特·道驰 卡罗利娜·西奥尔 Kal W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编剧: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