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一个朋友谈到,一年半前的他还没有接触艺术,他对一切都是绝不姑息的。比如某个艺术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哪个艺术家到今天为止还坚持正常的性取向,那么他绝对不能称为艺术家。一年半前的他读后断言,这个所谓艺术家一定是为了自己异于常人的性取向而辩护,自己打喷嚏,巴不得所有人都感冒。而前天晚上他坦言,后来就明白了,艺术就是打破一切思维定式,这个艺术家力求打破最深层的思维定式,他的勇气值得人钦佩。

艺术的本质在于冲破束缚,追求自由,而引领人追求自由的同时也影响人从闭塞走向宽容,这当然是艺术的高尚之处,可当他这样言说的时候我冥冥中感受到一丝不安。打破思维定式这种主张本身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圈套?

了解萨特和波伏娃的朋友一定都知晓两人之间关于性的约定,或许也曾看过这部颇具争议的传记片《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无论电影对于两人生平的重构与发挥是不是囿于事实本身,电影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揭示了萨特性试验的残酷性。我们可以用诚实真挚来定义这位风流才子,“我是一个作家,我无法坚持固定的生活。如果我们两人在一起,我们约定不用向对方忠诚,我们可以和别人做爱,然后向对方坦白。”影片中的波伏娃犹豫了片刻,出于女人的自我保护,但终于同意了,大约也是出于对固有性传统的反抗。

于是我们不得不看见性试验带给两人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萨特处处留情,他可以从数个女人的温床回到波伏娃的被褥大胆地诉说他之前的艳遇,他自然也询问波伏娃的生活,可波伏娃告诉他自己无法与他之外的男人做爱,只有女人与她同床共寝。电影将这位女权主义学者从圣坛拉回民间,她还是女人,女人的身体无法撒谎。她一次又一次陪同萨特走南闯北,目睹萨特从默默无名到蜚声寰宇,可这些不能弥补她一次次黯然神伤,萨特派人来告知她,自己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延长在某个地方的访问期限,波伏娃是明白的:“告诉我,这次这个女人美不美?直发还是卷发?”

今天我们无法亲自询问波伏娃她心底究竟如何想?影片自然以普通女人的内心来判断,波伏娃似乎是被萨特的性试验语言欺骗了,萨特只不过是一个操着哲学蜜语的花花公子。

如今性解放或者性取向已经不再像过去一般禁忌,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如果以福柯的观点来看,性话语某种程度上与权力话语相关,那么性解放更意味着权力话语的解禁。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人在操控这种开放的话语,使之沦为新的权力工具。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会被某些掌握权力的道貌岸然者蛊惑,而这种蛊惑并非我们外人所想是赤裸裸的有关功名利禄的诱惑。道貌岸然者的话语常常披着萨特的狼皮,“如果你连这都放不开,你如何学艺术?”新一代的波伏娃,她以为她在用自己的身体为艺术献祭。

这不得不说是新时代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舆论在不明青红皂白的时候将其定义为自作自受。一切真理都带有目的,过去的权力者封闭性话语是为了维护统治而现今的权力者开放性话语也可满足其私欲,可怜的是迷信真理的青年。

最近网络又出现了某女子大张旗鼓地为自己招夫,同时敲锣打鼓地反对婚前甚至婚后三年内的性生活,舆论立刻将其定义为颇具讽刺意义的“女神”,以碍于如今潮流的开放思维讥讽她的怪异和倒退。我想,这绝不是艺术打破束缚所希望迎来的新束缚。说到底,波伏娃与萨特的爱情只有波伏娃心里清楚,后人的粗制滥造都打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同样的,那位“女神”坚持保守价值观的目的也只有她清楚,旁人的喊打喊杀冥冥中都成了权力话语的帮凶。或许最好的社会便是超短裙与修女服皆可摇曳于大街小巷,而旁人不会大惊小怪甚而怒目而视,那么真理也不用羞赧到披上利益的伪装。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2006)

上映日期:2006-04-16片长:104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洛兰特·道驰 卡罗利娜·西奥尔 Kal W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编剧: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