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迪朗•科昂作品《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50—11:1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伊兰•迪朗•科昂作品《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章毓光、金爱武、陈杏生、王淑金、杨越辉、朱英、王犀灵、黄方悦、高月建、章毓苏、宋先歙、王海燕、储宁玉(观影者:姬伯庆、范大茵、姜天鸣、周洪泽、周莲芝、姜希珍、翁锡良、王月芳、任在京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我们这部影片的献映还赶在了“国话”来杭演出“萨剧”的前头
范达明:今天我们看的这部传记影片,写的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让-保罗•萨特跟他的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情感历程与生平故事。也很巧,过几天,10月24日起,正好有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一次将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等三部名剧南下来我们杭州隆重上演。这两天就看到《钱江晚报》有连续的报道,为这次演出呐喊助威。事前并不知道这个情况,而我们这部影片的献映时间还赶在了“国话”来杭演出“萨剧”的前头。片中饰波伏娃的女演员安娜•莫格拉莉丝,是个混血种法国名模、大明星,曾是“香柰尔”品牌的全球形象大使,气质很好。下面我们来谈谈自己看片的感想,三言两语,都可以。

波伏娃《第二性》这本书,当年我是在地摊上买来看的
章毓光:我是第一次来影吧,感觉这是为退休老年人提供的一个好地方。这部影片很唯美。两个主人公都很有名,波伏娃《第二性》这本书,当年我是在地摊上买来看的。《第二性》说到这样的例子;男人面对两个女人:一个20岁,一个50岁,他肯定会看着20岁的那个。

爱的激情要有活力;影片的最大亮点,是冲破传统观念
金爱武:影片的最大亮点,是冲破传统观念。普通的家庭是一夫一妻,你结了婚,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就人的本性来说,这样有点虚伪。影片的男女主人公敢于冲破习俗,让爱充满了活力。波伏娃去美国后认识了纳尔逊,单就性爱的角度来说,她与他很和谐,但是她最后还是和萨特在一起。爱的激情要有活力,这很重要的,影片很客观,很诚实,让社会的不同现象,从每个角度都加以展现。

人最复杂,有多面性,有各种纠结;影片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陈杏生:影片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譬如从波伏娃和她爸爸、妈妈的关系上,就表明了她作为新的一代跟父母一代的不同,是反叛的一代。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命题。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跟两个男人的关系,而他最终与萨特的和谐,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与思想上的一致性,可能就是有共同的存在主义。当然,像我这样70岁的人,就更多的是传统的思想了。
章毓光:人的年龄不同,就有理解上的不同。
杨越辉:人最复杂,有多面性,有各种纠结。有父母与子女的纠结——父母喜欢子女,但子女不听话,父母自己纠结;也有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等。两性关系,说是说男女平等,实际上男女并不一样。萨特与波伏娃虽有约定,但是对于对方发生跟异性的关系时,还是吃醋的。波伏娃起先跟女学生的关系,是同性关系。同性关系是特定生理决定的。对于趋向传统的人,自然不能接受。

现实中的存在通过艺术来表达;影片如实地反映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
朱 英: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所以能够成立,我看有这样三点:第一,他们的关系融入了自己的职业,在教育的取向上有一致性,两人专业相同,取向一致,都是通过写作,出版,出名;第二,爱是广角的,在追求美与性爱的本能上,俩人也是一致的。第三,作为年轻人,他们对于自己父母的意志都存在反叛性。在当下的中国,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娱乐界、文学界尤其如此。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中的存在通过艺术来表达;影片如实地反映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对于同性恋,我认为不是心理或生理上有问题,它是人自由的要求与选择。

萨特与波伏娃都是天才,在思想与情感感受上确实超越常人
王犀灵:今天的影片与上一部《罗丹的情人》一样,表现的主人公都是艺术家,有特殊性。萨特与波伏娃,两个人都是天才,在思想与情感感受上确实超越常人。千万个人中有几个能够像他们那样放射出如此的思想火花?真是很难得。艺术家的思想也好,生理也好,99% 是在创造着什么,他们也有跟日常生活的接触,但平常人不理解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些如同万花筒状态的东西。现在有的人谈起瓦格纳,就说这个人真操蛋,东西倒还不错!因为瓦格纳碰到了李斯特的女儿,俩人一见钟情,一下子就私奔了。这说明他们完全不理解瓦格纳,实际上瓦格纳是完全投入在音乐当中,而常人对此无法理解。这部影片有它的很多精彩的地方,这里无法一一细说。希望我们能够理解这些艺术家;他们那些非同一般的地方,放在常人,就不可能做到。

简洁与紧凑:影片编导处理传记片剧情的艺术功力(笔谈)
范达明:我想就影片本身的拍摄来谈点看法。传记片往往要写主人公生平的许多事件,同时又受到一部影片容量的限制。本片104分钟,不算长,要把人物生平最关键最紧要的节点如实而有序地叙述出来,简洁与紧凑地安排、转换主要情节就大有讲究,这里也能显出编导处理传记片剧情的艺术功力。
第一个是,萨特与波伏娃这两位主人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首先是萨特喜欢上了波伏娃,后者长得确实很漂亮。在大学图书馆备考时,萨特就主动去“骚扰”她,甚至引起她的护花使者与他格斗。而萨特背后被同学们誉为“天才”,波伏娃对此很留心,因为她并不在意对方是否“高富帅”。所以说,是男才女貌,又不仅是男才女貌,是女也有才,才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而紧接着双双分别获得巴黎索邦大学哲学教师资格职业考试成绩第一、二名,应该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催化剂。这里还有一个桥段,写萨特闯入波伏娃一家的休假地跟波伏娃在野地亲热时遭其父母训斥的戏。这其实是对他俩关系的初次考验,结果波伏娃仍站在萨特一边。萨特要跟她父亲打一架来决胜负,其父却退避了——这里,追求者萨特与接受追求者追求的波伏娃的关系,不仅经受了考验与锤炼,还倒过来让作为反对与阻扰者的父亲的身价在波伏娃(包括其母亲)的眼里被大大看低。显然,正是主人公绝不以父母或家庭的意志为转移的自主选择,让他们的爱情或伴侣关系得以存在与发展,对此,编导只用了不多的笔墨就把作为影片基本前提的人物关系说清楚了。
第二个是,对传统的家长制以及父母包办婚姻产生的恶果的强烈批判。这点主要是通过描写波伏娃的一个女同学罗拉的悲剧来体现的——罗拉囿于其母亲给安排的包办婚姻而被迫丧失就业机会,最终在20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里,影片其实是把罗拉的母亲,这个叫高内露夫人的长辈女性,作为女儿的杀人凶手来诅咒的,这也显示出影片针对这个问题抱有的批评性的尖刻性与力度。这里有一个细节,编导也没有放过:罗拉的死讯是罗拉母亲写信告诉给波伏娃的,信却先被波伏娃母亲打开了,波伏娃为此严厉责备了母亲——私信,他人不能随意打开,哪怕是自己母亲。波伏娃人格意识的自觉性与人格的独立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第三个是,萨特与波伏娃的关系依照俩人最初的共同“约定”来维系,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影片在此表现他俩间的冲突有很多的事例,而最典型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是萨特去了美国回来之后。原来,萨特在纽约认识了一个叫卡尔曼•科隆巴的女人,是个混血儿,负责“美国之音”女性栏目;萨特认为她对事物充满好奇,聪明伶俐,他们的爱好与情感出奇的相似,两人各方面都有完美的契合,于是萨特就把他写的题为《摩登时代》的文章献给卡尔曼,而这篇文章就刊登在波伏娃在他去美国期间辛辛苦苦为他创办起来的杂志上。这个比较复杂的情节较难处理,它在影片中干脆就通过几段对话来交代。我们最后看到的画面,就是萨特来到波伏娃所在的她母亲的寓所,两人为此而发生争执,最后波伏娃勒令萨特从她家里滚出去。
影片紧接着——这是我要说的第四个,也是作为与上面一段情节的对比——涉及了对主人公萨特中心主题的表现段落,即萨特讲述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我们看到萨特坐在讲台上,他说:“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只有一种存在超脱于本质,那就人类,存在主义告诉人类,希望只存在于行动中,我们就是在体现我们的行为。我们无可辩驳地说,我们是独立的。当我们说人为自己负责时并不是说可以主宰性格……”下面的听众议论说:“人们指责你强调了肮脏、浑浊,还说你的写作违背了上帝!”萨特回答:“既然我在说不存在上帝,就不在违背上帝。”这个回答很简单,却很有说服力!有人在下面为萨特说话:我们的命运并不是提前安排的,我们属于我们自己!又有人说:我们是自由的!你对于你的行为负责。议论中有人回过头去,原来是波伏娃进入了讲堂——她没有语言,就平静地走上前坐到了萨特旁边,此间俩人深情地也会意地互相看着对方。波伏娃再次与萨特站在了一起。于是下面高呼:存在主义者万岁!——这里,影片不仅用非常扼要的片段把萨特主张的存在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主义讲清楚了,也把存在主义思想在受众方面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展示出来,这同时也是萨特与波伏娃俩人所以成为终身伴侣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之所在。其凝聚力,就远远大于他俩男人与女人之间那种仅仅是性的与肉体的关系的凝聚力了。
第五个,是影片不失时机地也表现了波伏娃对于种族歧视的批判。波伏娃应邀到美国各大学做三个月的巡回讲学,结识了一个美国作家纳尔逊。一次会面时他另带有一个黑人女伴,因当地白人酒吧规定“黑人与狗不得入内”,所以三人转到一家黑人酒吧。其间,波伏娃毫无顾忌地顺手喝起一旁黑女人喝过杯子里的饮料,让对方十分诧异而难以置信。波伏娃说她不讲究这些,实际上就表达了她的反种族歧视的观念。这在50年代初是领风气之先的。波伏娃毕生研究女性哲学,写出了她反对性别歧视的辉煌著作《第二性》。而在当时,黑人的处境与女人的处境一样,都是被贬低的、第二等的。影片把反对性别歧视与反对种族歧视的观念联系起来,应该是影片的又一个亮色。
在反对种族歧视的问题上,萨特也以这个主题写过一出戏剧,叫《可尊敬的妓女》,该剧改编成的同名影片上世纪50年代就在国内公映,是上译的国配,少年时我曾在上海看过,留下很深印象。此片正被考虑在不久的适当时候进入我们影吧来放映。

2014年10月25-26日整理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2006)

上映日期:2006-04-16片长:104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洛兰特·道驰 卡罗利娜·西奥尔 Kal W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编剧: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