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Open relationship的讨论,说起萨特和波伏娃,很感兴趣所以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以波伏娃的视角为主线,比较疑惑的一点是,她好像处在矛盾中,并没有完全跳脱女性对忠诚的爱的渴望,或者是说对于传统女性所期待的一切的彻底的改变。不过能够做到这样也是非常勇敢和不易。

飘过一些想法,以剧中提到的几个时间点为线索来捋捋吧。

大概在21岁时萨特和波伏娃相遇相爱,相爱之初便订立了合约,即在他们之中允许“偶然情人”的存在。

两人在一起四年后,萨特说两人在一起已经缺少了新意,于是开始了真正的行动。萨特在柏林和另外一个女子坠入情网,而波伏娃和一个女学生在一起了。

两人在一起十年后,波伏娃说得让自己呆在一个安全的位置,所以建议两人不再发生性关系。这是缘起她说自己抑制不住嫉妒,仍然会被伤害。随后两人在“性”上面有了改变,虽然没有真的一直保持距离,但是在她41岁时说过“我们已经五年没有上床了”。

波伏娃38岁时,正是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风靡之时,他在美国遇到了一位女子,并且产生了和她结婚的意愿。在萨特参军之时也曾想过和当时的女伴结婚,当时却很大部分是为了骗假。两人矛盾激化,但最后还是互相退步和妥协,在精神上站在了同一个政营。

波伏娃41岁时,爱上了一个男性,获得了萨特不能给她的东西,并且一生之中唯一一次想要结婚。当时她的念头得到了萨特的激烈反对。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出版并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她犹豫之时,电影停在了接受参访时男性恋人离开,而波伏娃和萨特照相一幕。暗示了波伏娃的选择。

然后字幕显示,她奋斗到78岁,最后与萨特合葬,手上戴着另一位男性送的戒指。

两人的学术成就无疑非常辉煌,有机会要去读读经典著作。我在想创作和灵感的关系,现在似乎明晰了很多,创作必由灵感激发,所以以前的一些想法还是挺幼稚的。现在和上个世纪相比,进步了很多,而波伏娃真的非常勇敢,如果反观当代,是否有一些只有“先知”似的人物才能敏锐地把握到进步的方向,由此正在做着我们不能理解的超时代的努力呢?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开放和启蒙千万不要被庸俗所蒙蔽。

两人的人生很有争议也很曲折,一般人很难复制。有机会可以继续了解。好奇法国当时的习俗是租房住吗,女主角略微严肃,不常笑,最美的片段是最后男性恋人离开时凝望的一个侧脸,而剧中的风衣款式挺不错的。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2006)

上映日期:2006-04-16片长:104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洛兰特·道驰 卡罗利娜·西奥尔 Kal W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编剧: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