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20

亚当的苹果:亚当与阿Q


都说喜剧的根源是悲剧,此片便是最好的验证。主角亚当自幼年便经历坎坷,其在婚姻重创后得了脑瘤。人设被安排到这种地步,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是部韩剧。更戏谑的是,主角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是假装一切都“好好”的。

看到这里突然想采访下鲁迅先生会有啥想法?我觉得亚当的自欺欺人和阿Q又有所不同,阿Q是没有原则的自欺欺人,受社会肆虐蹂躏后他只会服软着去逃避,找个理由不去抗争、不会主动改变什么。

而亚当在遭遇打击时虽也自我安慰于“一切都会变好”,但他在实际行动上有抗争,因为他坚信所有困难都是撒旦的诱惑、神的考验。也正是这个偏执的意念在,亚当儿子脑瘫这件事情上,他就和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儿子很正常”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但他没有像妻子那样放弃自己撒手人寰、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悉心照顾。有个小细节(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亚当说儿子会像正常孩子那样数学题做得很溜,可以脑补下,会不会是他一直在教儿子学习呢?

阿Q是消极着自欺欺人不去改变,亚当是积极着自欺欺人去改变,至关重要的是,他还感染到了身边人去改变。鲁迅先生会不会骂人呢?自欺欺人还分消极和积极?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努力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努力过……

亚当不相信有真正的“大恶人”,就把各路恶霸招来自己的教堂“感化”。于是另一个主角,一个类似于在假释期的“光头强”成了为观众讲故事的“眼睛”。亚当认定一个人一定要有个目标去努力,于是初次见面时亚当就死缠烂打地追问“光头强”, “光头强”随口敷衍道“我想做苹果蛋糕”。

从这一刻起,窗外的苹果树便成了亚当的心头肉,他虽然总是催促“光头强”要为自己的苹果蛋糕“负责努力”,但一直把苹果蛋糕和苹果树当回事的人只有亚当自己。结果他没有守住,却在无形中让“光头强”拿来了稻草人,也让“巴基斯坦”人把乌鸦给一个个大飞。“光头强”看见苹果树被雷电劈成两半后,立马做出了改变,就说明他心里有颗善良的种子早已慢慢发芽了。

一提到教堂,又一句“只有假装相信他才能活着”,就很容易让人嗅到这部电影的宗教意味。这里我就困惑了,亚当的教堂更像感化院,还是说教堂本身就具备感化的“职能”?这方面我没太多发言权,就不屁话了。

电影刚开始,会发现,所谓亚当的苹果就是主角的一颗苹果树。而观影后,才明白亚当的苹果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隐喻。因为是喜剧自然是好结局,又因为是黑色幽默,故事的每个转折都极其荒诞,再配上北欧特有的基调,我差点没被这股冷幽默给冻住。我自然是无法被宗教味的“信仰学”给说服,就像“光头强”无法相信“当初”的亚当一样稀松平常。而此处,电影也正有调侃我们之意,不相信的人便是那群永远触不到真理的大多数。电影结尾“光头强”的热泪盈眶倒是相当感人,再铁石的心肠,也无法不动容于亚当那种相信真善美的执著,而这种执念的本身就是一种真善美呀。


亚当的苹果Adams Æbler(2005)

又名:Adam's Apples / Adams Äpfel

上映日期:2005-04-15(丹麦) / 2006-08-31(德国)片长:94分钟

主演:乌尔里奇·汤姆森 麦斯·米科尔森 尼可拉斯·布若 帕普丽卡· 

导演: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编剧: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Anders Thomas Jensen

亚当的苹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