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6-10

战地摄影师:镜中的硝烟

“如果你的画面不是足够的好,是因为你还不够近。”

金球奖最佳纪录片提名2001年瑞士导演克里斯帝思.弗莱拍摄的《战地摄影师》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相信看完之后能或多或少的给人以震撼。这是一部让你改变处世态度的影片,让你审视你生活和活着的意义,让你看到那些不曾见过场面。导演用了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名言作为题辞。用摄影师的视角给受众传达了所要表述的一切。
片中的主人公詹姆斯.纳希威是一位战地摄影记者,他经常穿梭于风火硝烟的的战场。人类战争和暴力的发生地,以近乎冰凉的姿态和冷漠的眼光记录着人道主义的灾难,并且将这些冲满着人类灾难,辛酸,屈辱,血腥的照片被西方媒体所广为传播。
弗莱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跟踪纳希威长达两年之久。科索沃,雅加达,拉马拉,东爪哇,纽约和汉堡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真实的记录拍下了他在各个战场的情况,看着他的战友倒下,受苦的难民,真实的跟踪采访。看到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后期的朋友,展览的人,通过对其他人的采访从另一个侧面来解释,人们对他的认识。以及编辑,技师与他的探讨,社会对他的评价,还有他个人的自述。
整部片子以他前后去战场为时间线索,由战地和摄影师两个部分组成,给人一条清晰的明了的脉络。在战场部分我们能看到那些纯粹的战火纯粹的灾难和痛苦。能看到失去亲人的悲痛,能看到生活在火车轨道旁的贫民,能看到那些骨瘦如材的难民,能看到失去双臂还坚强活着的人,能看到他在拍摄这些场景时近乎冷漠的理性和冷静。片中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刻的画面,讲的是波斯尼亚一群妇女因为目睹亲人的尸体被抬了回家而痛哭至失声。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一场面都会觉得很悲痛。然而纳希威却不停的移动自己的脚步,变换着各种角度去拍摄这一幕幕。他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却仍是冷静的取角拍照,令人去至疑他到底还有没有人性。而在战场之余,则是记录了他把这些照片送到杂志社的过程,他办个人影展把作品传播于世人的过程。战场于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纳希威冒着生命危险用极高的敬业精神去记录了他眼中的战争,在黑白的影调下,他对战地现实纯粹的关怀,情感上的,人性的,触及心灵。面对黑白分明的死亡,体会到和平反战的意义所在。常年的工作状态与性质造就了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他用那双冷漠,沉静,犀利的眼睛洞察着世界不安宁的角落,传递给受众他的感受。面对着尸体,伤痛和废墟,语言是多余的,只有镜头记录的这一切记忆着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这种源于宗教和族群差异的屠杀反映的正是人道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信仰的局限性。战争往往借以人民的立场,他们是战争的最终承担者,而对于政客战争是军火交易带来利益最好的时机。
摄影是片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导演把一个微型摄录机架在纳希威的相机上面,使观众好象进入了他的身体,不仅可以看到这为著名的摄影师如何观察,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按下快门的声音,现场感极强。导演跟随他去了各个战场和贫民区,记录了他拍下那些珍贵照片的每一个瞬间,展现了他所拍的那一张张优秀的照片。穿插与整部片中。
影片的开头用纳希威的一段独白作为开场白:“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不想要逃避,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手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是的,正是有着像纳希威这样优秀,敬业的战地记者才让世人看到战争所带给人民的创伤,才让我们了解和平世界的珍贵。摄影不能阻止战争,只能干涉战争。纳希威用血与火洗礼中的沉稳,用他冷静中的社会责任感,用他高度敬业的工作精神。选择了揭露这一切,时刻给与世人警示。让我们知道和不仅是给自己和自己国家的安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明白强权政治,霸国主义,种族宗教纷争只会挑起人民的仇视和痛恨。
纳希威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拍下了他眼中的战火硝烟,传递给我们战争带来的危害。让我们一起珍惜现有的安宁,呼吁和平,远离战争。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2001)

上映日期:2002-03-05片长:96分钟

主演:James Nachtwey 克里斯汀·阿曼普 Hans-H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 

战地摄影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