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9年3月19日)
如果是被好莱坞制造固化了概念的观众,或许会觉得这部归类于惊悚的奥地利影片不惊也不悚,当然,这部德语片的立意也不在此(德语Revenge字面意为复仇,潜台词则是“生命的第二次机会”),它似乎更关注于人性深处的模糊地带和灰色角落。
在片中,人性没有黑白优劣的明确界限,贤良体贴的妻子会主动邀约偷情的诱惑,而妓院杂役却也拥有美好而真挚的爱情。至于影片的主旨和特色,indiewire.com评得较贴边——“导演用他细致的观察、用他入微的耐心和悲悯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有些凄凉但是又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部名为《复仇(Revenge)》的影片实际上不仅仅表述了一个关乎复仇的故事,导演格特兹·斯佩曼尼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掌控力,在片中转化为了对社会底层边缘人的生活再现、对角色脉络的编织、对情感冲击力的预设和对孤寂人性的剖视。
可以说,该片富含复杂的情感因素,它们流露在细枝末节处,而片中几乎每一个灵魂都是孤独的,这不仅仅体现在那位老者的衰老和独居,也不仅仅在于那位非法移民的希冀覆灭,片中人的内心世界似乎自成一隅,彼此间缺乏交流,故而亚历克斯(约翰尼斯·科斯奇饰演)和祖父的饭桌基本属于默默进餐型,警察夫妇之间有交流,但最终妻子也暗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影片架构清晰,布局成熟,风格写实,角色设置合理,且各角色间逐渐蔓延出复杂的关系和纠缠的情感——祖籍维也纳郊外的亚历克斯和来自乌克兰的塔尔玛(艾瑞娜·波塔佩科饰演)相爱笃深,亚历克斯在妓院打杂,而负债累累的非法移民塔尔玛则隶属于这家妓院,居住在维也纳森林边上的警察罗伯特和妻子苏珊娜迁入新居不久,俨然是一对生活美满的中产夫妇——这两对看似不搭界的男女却注定在之后的情节中产生纠葛,因为人心都是有所诉求的,而事情的发生、发展也往往呈现出出离界限的迹象。
片中有致地散落着若干转折点来推动剧情和人物关系,在最重大拐点来临之前,警察夫妇和亚历克斯之间唯一的关联便是他们是亚历克斯祖父的邻居。在拐点来临后,一场抢劫,一次枪击,让当值的罗伯特成了亚历克斯的仇人,此后,复仇计划酝酿在林中湖畔的每一次刻意邂逅中,还派生出了“红杏出墙”的情事。的确,人们都在寻找生活的出路,当初亚历克斯想带着心爱的塔尔玛远离肮脏的生活,却不想世事难料,而一直没有孩子的苏珊娜则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墨迹的漾开无可避免,且因乘着或阴郁或散乱的心绪而被不断扩大,直至将彼此都包围。
撇开让很多人热议的肌体暴露镜不谈,影片的画面还是颇有特色的,不仅收录了自然景观的美,还将人物的心绪通过构图表现得丝丝入扣,并将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晦暗的人性冲突之间的反差置于光影之中。就外景而言,不论怡情的湖水、清新的农场还是静谧的森林,摄影师马丁·格施拉切特以沉稳的长镜头和旖旎的静态画面为影片捕捉定格了自然之美。
同时,在表现人物心态方面,导演的构图意识明确,令呈现极富意味,如意外突发后,阿历克斯走出车子的远景,将一种无法预料的被迫抽离感悄然浮现,从而使无声而空寂的画面中弥漫着一种难抑的悲恸。再如,阿历克斯帮祖父准备过冬的劈柴,黑暗中的他表情不明,只是机械般重复着锯木头的动作,但电锯的声响和重复的劳作,让内心的伤痕不断析出,仿佛此痛永不可能像被截的木头那般缩短……
作为音乐之国奥地利的影片,却在近两个小时的片长中,除却祖父拉奏的手风琴,鲜有配乐,听觉方面的需求多赖声效,或许在主创们看来,此片风格适合无配乐影像,从表演和画面上看,似乎确如此。其中,主演约翰内斯·克里斯切是个具有戏剧爆发力的演员,这或许和其是一位舞台剧演员有关,他所诠释的沉默寡言的亚历克斯常常面无表情又双眼阴郁,一旦被触及情感触点,便会勃然发作,仿佛一处貌似静默的火山。
有人诟病影片开放式的结尾,可在这部片名都暗示着“生命的第二次机会”的电影里,这样的结尾似乎来得妥当,因为未来的生活以及方向还需自己去找寻、去实践,不论是阿里克斯,还是警察夫妇。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0748479_d.html

复仇Revanche(2008)

又名:维也纳复仇 / 把哀伤留给复仇

上映日期:2008-05-16片长:121分钟

主演:约翰内斯·克里施 艾瑞娜·波塔佩科 安德烈·鲁斯特 乌苏拉· 

导演:格茨·斯皮尔曼 编剧:格茨·斯皮尔曼 Götz Spielmann

复仇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