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度,在她还没有分裂之前,这个国度似乎只生产三类人:政治家,艺术家与运动员。好在她的文化心理并没有像她的政治成分那样复杂。在斯维拉克父子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点,如同布拉格晴朗的上空一样,片子的色调是柔和的,节奏是舒缓的。不管是公园里漫步的老人,还是街上奔跑的年轻人,都给人一种安详却又不失活力的温存。

《布拉格练习曲》是斯维拉克父子在2007年的作品,在这之前,这对父子兵已经合作拍出了《青青校树》,《柯里亚》等多部出色的影片。谁也无法预测,当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拥有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老父亲后,会擦出怎样的荧幕火花。作为捷克当代最负盛名的电影人之一,斯维拉克父子一直以一种亲切的,温和的,与生活平行的姿态在观察着他们的国度,他们的亲人。

《布拉格练习曲》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教员被学校辞退后的故事。剧中由老斯维拉克(同时也是该剧的编剧)饰演的韦伯克因无法忍受退休后的寂寞生活,在妻子的强烈反对下,开始了打零工的生活,从最初的快递员到后来的超市酒瓶回收员,老韦伯克在现实的生活与虚幻的想象中艰难而又执着地穿梭着,直到最后伤到了妻子的心,才明白平淡生活的真谛,于是老韦伯克决定在四十周年结婚纪念日那天,为自己的妻子准备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热气球之旅,在经历一番惊险而浪漫的遭遇之后,两位老人相拥在布拉格的蓝天下。

许多人在看了这部片子后,被剧中的多处情节深深打动,并且把这部作品的主题理解为“老干部发挥余热”,认为这是斯维拉克父子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次关注,这无疑是将影片想要表达的意涵浅显化了。对老年人生活的探讨只是影片中的一个层面,这样的作品如果我们把他移植到国内,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平庸的主旋律电影:讲述一个老干部退休后如何不服老,如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诸如此类。然而斯维拉克父子在影片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一种人类永恒的状态,即在孤独与狂欢之间的来回徘徊和反复。他们的目光透过琐碎的现实生活,关照到了人物内心隐秘而又真诚的精神领域。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展示了一种褪色的激情与衰老的欲望如何与时光的对抗与较劲。

………………………………………………知性的分割线……………………………………………

首先,在影片开端部,出现了全片的激励事件,那就是在捷克一所中学教文学的65岁老教员韦伯克因为无法忍受越来越差的课堂纪律,将擦黑板用的湿海绵中的水挤到了调皮捣蛋的男学生头上,而这个男孩正是学校的赞助人之一,因此不愿道歉认错的韦伯克不得不从学校提前辞退,开始了自己无业游民般的晚年生活。

这个激励事件的设置是巧妙的,第一它交代了人物的个性,使倔强与任性的老韦伯克在之后接二连三的事件中有了充分的动机;第二它轻描淡写地构建起了整部影片的主要人物关系;第三它把人物被辞退的年龄刚好控制在一个很尴尬的阶段——即没有老得失去本能的欲望,又不能像中年人那样年富力强。他恰恰卡在人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口——是像公园里那些老头老太成天晒晒太阳还是像马路上的年轻快递员一样穿梭在布拉格的每一条街道?这无疑给人物后来的一次次动作形成了强烈的蓄势,使人物的每一次决定都充满了力量。

接着,在影片的发展部,依次发生了以下主要事件:


做快递员——受伤;

女儿的婚变——继续受伤;

去超市应聘快递员成功——短暂喜悦;

安排副校长与女儿相亲——些许矛盾;

与旧相好幽会未遂——些许不快;

遭遇妻子的信任危机——陷入苦闷;

退伍上校的婚礼派对上妻子与别的男人亲密——苦闷加深;

因被“酒瓶回收器”替代而决定辞去了工作——痛苦万分;

决定结婚四十周年纪念日当天给妻子一个惊喜——孤注一掷;


从这一系列事件的组织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主人公心绪的起伏状态,从一开始连续的压抑与试图缓释压抑,到中途的稍微缓解,短暂松弛过后,最后直奔最紧绷的关头,一气呵成,戏剧节奏与戏剧情境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整个心理过程中,虽然要表现老韦伯克的种种“不如意”,但导演没有将之处理成“倒苦水”,相反,而是用喜剧的调子来反衬人物内心的纠葛,使影片在轻松舒缓的节奏下布控了严肃缜密的人物情绪。这种用诙谐的调子来探讨深沉问题的手法,是斯维拉克父子所擅长的技法,不管是在该片中还是在《柯里亚》或者《青青校树》中,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拍打到观众那道敏感而又挑剔的心墙。

当然,围绕老韦伯克的生活组织的一系列情节是这部影片的主线,除此之外,影片还布置了几条副线来配合与映衬这条主线,使之变得更加饱满与丰富。比如,安排副校长罗伯特与女儿海伦娜之间恋情的这条线索以及退伍上校的个人情感生活这条线索。编剧安排这两条主要的副线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衬托韦伯克退休之后,精神生活所遇到的种种不快与无奈。

从退伍上校施奈德这条副线出发,无疑是在关照老韦伯克内心的真实处境。对于刚退休的韦伯克来说,施奈德的当下是他的未来时。影片中交代施奈德曾经是一个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军人形象,可如今在韦伯克眼前的上校却变成了一个机械的、没有激情的糟老头,这种状态对韦伯克的心态是产生影响的,他一方面要挣脱这种衰老的趋势,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于接受事实。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那便是白墙上的三块黑色印记。当有一天,苦闷的韦伯克将双手与脑袋伏在墙面上的时候,他开始渐渐了解施奈德的内心世界,也更加清楚自己当下所处的境遇与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这也就是最后,韦伯克帮助施奈德结婚的原因。在帮助施奈德的同时,他其实也在对自我的情感世界进行一番拯救。

另外一条副线就是女儿海伦娜与副校长罗伯特的恋情。相比施奈德这条线,海伦娜与罗伯特这条副线就显得不是那么清晰,这也是影片中唯一让人有不满足的地方。斯维拉克父子安排这两天副线的本意应该是是想从家庭内与家庭外两个方面的描写来包围韦伯克退休后的生活,使之“困境化”。但海伦娜与罗伯特二人的情感在影片中一开始就是缺乏交代与铺垫的,随着情节的发展,两人也不温不火地穿插在了韦伯克的生活左右,直到送自己的父母去坐热气球。即使在路上罗伯特教师身份的谎言被揭穿,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戏剧效果,之后两个人的戏基本就完结了,这一条副线的安排多少有些偏重于功能性,从戏剧结构上看缺乏起承转合,不是一条完整的情节线。倒是海伦娜与前夫之间的情感戏让人略有几分玩味。

影片的高潮部,无疑是全剧最大的亮点,热气球的使用是斯维拉克父子的神来之笔。这个处理的确起到了煽情到极点的作用,但如果我们苛求一点,会发现,这个处理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神来之笔”。整部影片从开始到高潮之前,对这个情节出现的可能性,完全没有任何的交代与铺设,换言之,这处情节不一定非要放在《布拉格练习曲》的结尾,它可以放在任何一部讲述老年人生活的影片当中,我想,它如果独立成为一个作品都不为过,因为在这个高潮的内部已经具备了它自身很完整的开端发展与高潮结尾。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做电影的常识,并不是所有天才的想法都可以拿来采用,天才的想法应该与影片的气质相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高潮看同一性”。毫无疑问,斯维拉克父子最后的这招浪漫绝杀是很有杀伤力的,但它是否应该在影片中出现,何时出现,怎么出现,这才是我们应当从影片中考虑与借鉴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布拉格练习曲》中的热气球已经升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飘荡在无数观众心灵的上空,这种来自于情怀感的处理手段,不是我们通过简单的技法能够到达的领域,是一种生活积累的爆发,因为人的想象力是可以伴随着阅历而成长的。

………………………………………………制服的分割线……………………………………………

与许多大师级电影人不同的是,在斯维拉克父子的镜头里,与性有关的画面并非是一种很直接的感官刺激,但这并不代表斯维拉克对性的回避与不关注,相反在他们的多部作品中,都出现了对性的描写。

例如《青青校树》中的伊戈尔在面对女性时展现出来的一贯风流作风,以及《柯里亚》中提琴手路卡与女学生之间的暧昧。事实上,关于性的话题,是斯维拉克父子电影中始终涉及的层面,尤其对老斯维拉克来说,这位和蔼可亲的老父亲似乎永远都不愿将性的问题从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中剔除出去。在《布拉格练习曲》中,韦伯克的幻想多次出现,车厢内的一次次“制服诱惑”成为了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而又最残酷的写照,性让他困惑,让压抑,让他失望,同时性也让他兴奋,让他振作,让他始终像个小伙子那样充满精神,最后也是在性的刺激下,让他重新开始了一种选择。无疑片中性的描写对影片的结构与人物情感的释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发现,不管是在《青青校树》、《柯里亚》还是《布拉格练习曲》中,斯维拉克父子都试图把性处理成一种很诙谐的内容,有些时候甚至带有一些成人童话的色彩,他们所描绘的并不是性本身,而是受性的影响所暴露的一系列社会的、个人的因素。因此,在斯维拉克父子的作品当中,性是一种离原罪很远的东西,它们是单纯的、更是可爱的。

………………………………………………致敬的分割线……………………………………………


向斯维拉克父子致敬!向捷克斯洛伐克致敬!向东欧电影致敬!

向姑娘腰际的划痕致敬!向师奶身上的睡衣致敬!

向小伙子的冲动致敬!向老头子的幻想致敬!

向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致敬!向如今平平淡淡的生活致敬!

向转瞬即逝的光荣致敬!向永远年轻的心灵致敬!

布拉格练习曲Vratné lahve(2007)

又名:酒瓶回收 / 给我一个樽 / Empties

上映日期:2007-03-08(捷克)片长:104分钟

主演:兹旦内克·斯维拉克 塔蒂亚娜·维尔赫莫娃 杰里·马哈萨克  

导演:扬·斯维拉克 编剧:德内克·斯维拉克 Zdenek Sverák

布拉格练习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