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其实都不用去听他的课,看他布置给学生们的作业题目就知道了。席莫奈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我的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是不断地背诵和抄写。
不同的作业题目,反映了老师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教育观,来自不同的价值观。
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席莫奈老师问学生:这世界对你的意义何在?你觉得世界对你有什么期望?
问题反映着关注的方向。席莫奈老师在和学生们讨论这个世界,我的老师们和我讨论的永远是比鸡毛蒜皮更无聊的考试。

问题决定方向。
我们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个问题启迪男孩崔佛去思考,去行动。他的单车驶过贫民区,他在本子上写下自己可以帮助的人名。他去细心的留意人们真正的需要。去帮助流浪汉,帮助自己的母亲、老师和总是被学校里的小混混欺负的朋友。
他在行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无力)。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取决于他的年纪,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已经开始行动。
他在行动中失败,在失败中思考。
“这世界就是这么烂吗?”他沮丧的问自己的老师。
——当他帮助过的流浪汉再次去吸毒,当他面对朋友被欺负时却没有勇气挺身而出。当他看到人们困在自己的习惯里,那样难以改变。
“如果你长大后,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你喜欢的样子呢?如果它很糟糕呢?”——无论有没有一个老师或者父母提出过这个问题,这终究是每一个人都要去面对的问题。
在某一天。

我很喜欢席莫奈老师,电影里没有他在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的镜头,也没有他无微不至的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的细节。他每天认真的熨自己的衬衫,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于迟到的学生并没有无限的温柔与宽容,当学生问他满脸的疤痕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他不向学生开放自己的隐私和私生活。
相反我不喜欢那种“无微不至”的老师,不喜欢那种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的老师。我觉得一个人要沦陷到什么程度,才会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以至于学生或者孩子竟然成为他的全部?

问题意识是成长的关键。
但问题不能替代行动,正如目标不能替代路线。
崔佛每天在思考:“我怎么做才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另一部电影《十月围城》里的少年李重光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我闭上眼,眼前全是中国的明天。”)
他们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都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并且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李重光认为世界变得更好的希望在领袖身上。所以他为了保护领袖(孙中山)牺牲了自己。
崔佛则认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是自己的“作业”,所以他为了保护一个同学牺牲了自己。

通往地狱的道路常常是那些梦想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铺就的。
电影里男孩崔佛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他知道“让世界变得更好”是他自己的“作业”,他没有让别人来为他完成作业。
——这是很多成年人不明白的事。
“让世界变得更好”,也是很多成年人给自己布置的作业(梦想)。
崔佛完成作业的方式是骑着车去贫民区,把流浪汉带回家,给他东西吃;是自己写纸条,准备好蜡烛和鲜花,促成老师和自己妈妈的约会;是面对学校的小混混们的暴力挺身而出帮助弱者,直至付出生命。
很多成年人完成这道作业的方式却是呼吁社会或政府来“有所作为”。(这种行动方式类似于一拿到家庭作业就去找爸爸来做。)

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崔佛说“……习惯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变。就算现状很糟,也很难改变。他们还是放弃了。他们一放弃,大家就都是输家。”
在崔佛倒下去很多年后,在大洋彼岸,关于“自我与世界”,也有了一场对话。
一个女孩问:“怎样才能既认识到世界的残酷和恶意,又同时爱这个世界,充满希望的生活?”
布尔费墨回答说:“你要为自己生命的意义负责。想做什么就要想办法去做。不要恐惧,不要拖延,趁你还有时间。”

图片来自:电影《把爱传出去》剧照
个人公号: 风吹花落雪(fengchuihualuoxue)

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2000)

又名:美好人生 / 浮世因缘 / 拉阔爱的人

上映日期:2000-10-20片长:123分钟

主演:凯文·史派西 海伦·亨特 海利·乔·奥斯蒙 杰·摩尔 吉姆· 

导演:米密·莱德 编剧:Leslie Dixon/Catherine Ryan Hyde

让爱传出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