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ch Rats》,直译过来就是“沙滩鼠”。鼠是夜行动物,有着自己的“鼠路”,行动起来小心谨慎,为人类所排斥唾弃。它们和人类同处在一个地球上,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受到了最为残酷的偏见,而同性恋人群不也正是面临这种窘境吗?

导演以“沙滩鼠”来暗指像Frankie这样的同性恋人群,他害怕世俗眼光,对于自己的同志身份,他想逃避,又困惑无奈。只能在夜晚沙滩的偏僻角落里,和同性恋人做爱,就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敢堂而皇之。

身处在布鲁克林这样的移民熔炉里,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性,大麻,迪斯科,黑人音乐,迷幻药,游戏厅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辅助下,Frankie给人的感觉是迷失的,就好像他不属于这里,可又不知道去向何方。他对于自身性取向的挣扎和迷惑,贯穿电影始终,细腻又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点到为止,又意味深长。

含蓄又内在情绪化的表演在这里绝对是功不可没的,有时候Frankie站在那,一个眼神就涵盖了整个迷茫。同时,导演对于角色内心波动的捕捉极为敏锐,身为女性导演,希特曼融进了女性独有的浪漫柔情,像Frankie突然看到母亲整理丝袜的那种迷惑,雨中打球的失落,阳光下忧伤的背影,这不仅是对角色内心的一种折射,也体现了希特曼本身对于影像的敏感。不像其他一些同性电影的癫狂,《沙滩鼠》表现的更为理智,这种理智又带着一丝迷幻,略有些阴霾的。

其实阴霾的基调早在开场的闪光灯自拍中就奠定了,镜头下的Frankie是性感的,尤其是身体各部分的特写,撩人心弦,却又带着一种忧郁的迷情。在这一瞬间,Frankie是自信的,他对于身体格外迷恋,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和最后结尾的落寞形成一种鲜明对比。但这种对比是毫无落差感的,它所起到的作用则是强调Frankie自身的一种悲剧性。

父权的塌陷,家庭沟通的缺乏,以及Frankie社交圈的不良和狭隘,似乎是这悲剧的来源。导演没有给观众过于交待Frankie的身份,我们只知道他整日无所事事。这种对于角色身份极为干脆简略的描写,其实更能让观众逐步贴近Frankie的内心。

自编自导的希特曼事实上也很有信心能让观众全身心地浸泡在银幕里,叙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主要都是围绕Frankie来运作,不以戏剧性见长,而是将镜头直抵Frankie的内心,达到一种由内及外的感染力。尤其是在散文诗的结构下,到处都是情绪的吉光片羽,散落在街道,大海,烟圈.......这种极为私人化的表达,显得更为真实,坦诚。

镜头里的青春当然也是躁动的,夏日,沙滩,比基尼,蹦迪等等,但骨子里却是沉稳的,没有一丝轻浮,也没有一丝疯狂。多的是灵动,多的是舒泰。导演将如此舒服的青春给如此迷茫的Frankie做了一个衬底,就像是Frankie的动态桌面:青春如果是层层波涛的大海,那个手足无措的海鸟就是Frankie本身。

他不像《柜中野兽》那个青年最终从内心阴影中走出来,也没有《月光男孩》最后的温情抚慰,更何谈《春光乍泄》那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们诧异的是,导演根本没有给Frankie设置一个固定伴侣,这样的剧本设定对于Frankie ,以及对于我们都是残酷的。所以说,一切还是回归到Frankie本身,他即是这部电影,他本身的气质就是这部电影的基调。

他内心是有些抵触自己的同性取向,这种抵触其实也是源于自身的困惑,所以他不停地质疑和否定自己,靠吸大麻、吃迷幻药来麻痹自己,一方面通过同性交友网站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交女友来试图规避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双重生活的压力之下,他早已狼狈不堪,就像一所维修屋,他面临着很多修修补补的工作。

只有在和同性恋人们的交欢中,我们才能感受到Frankie的一丝喜悦,但这种喜悦也藏着危机感的,他似乎在抵触,却又潜意识的接受。他对于“食指比无名指长就是同志恋”的说法嗤之以鼻,但看到自己较长的食指时,他的内心一定是翻腾的:我真的是“gay”吗?

这种疑问一直弥漫在全片中,我们一直牵动着Frankie的心,他会怎样?他之后会做什么?他在想什么?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对于同性之爱的艺术化处理令人称绝,虽然有着性器官的裸露,但色而不淫,大多数通过对局部身体的展现,来分解性爱场景,大面积的肌肤暴露在镜头之下,给人一种冲击力,灰暗的色调冲刷了身体的粗糙感,反而起到了一种朦胧的效果,对于我们和Frankie而言,沙滩下的性爱更具仪式感,就像一段舞蹈,就像一场梦境。

电影经常还会出现虚焦镜头,片中最为暧昧的一处同性之爱的处理方式便是对海水的长时间失焦,隐喻性爱的同时,还有一种奇妙的迷情。更为难得的是,导演对于全局的掌控实在是精妙,没有失控之处,甚至可以说开头即结尾,因为整体的气息是一致的,没有起承转合,有的只是心境的变化。《沙滩鼠》不像其他电影一样靠叙事推动剧情,由此引发内心活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靠人们的内心状态来推动叙事发展,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个性之处。

轻微晃动的手持摄影增强了整体氛围的艺术感和迷离感,它在展现躁动青春的同时,也在延展着生命的意义。木心曾说:“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这句见解正好体现在这部电影上。无所适从的Frankie,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选择和老男人交往,也是因为怕和同龄人有交集;行为看似奔放的他,内心的柔弱像极了含羞草。他流水般的生命形态,几乎快要溢出银幕外,他需要帮助,可谁又能帮助他?

其实需要解救的不只他一人,还记得Frankie的一个朋友吗,小圆脸,大耳朵,五官快要堆砌在一起,导演给了他非常多的镜头,尤其是在大海边上,其他人冲进海浪玩耍,只有他坐在那,望着嬉笑的小伙伴,眼神里藏着深意。另外也可以细心地发现,在一些朋友相聚的场合里,他有时也是缺席的,也许他也是沙滩鼠。

看似不经意却浓墨十足的一笔,就像是烧饼上面的芝麻,没有它我们也许不会注意;但有了它,我们往往吃的更香。所以说,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希特曼拿下了今年圣丹斯的导演奖,因为所见的处处都是导演的灵感火花。

当然,还有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烟花。在Frankie看来,烟花是单调固定的,是浪漫的反面。女友说他刻薄,可谁又能懂得他真正的含义呢,烟花就像他一样绚丽却又空虚。他不仅面临着同性取向的挣扎迷茫,同时有着《毕业生》中对未来不可知的青春迷茫,也有着《阿基米德后宫的茶》那样归属感缺失的时代迷茫。

烟花过后,剩他独自彷徨。不知所措的青年,不知所措的夏日,不知所措的青春。

一切都是不知所措。

终究都化作最后那团虚无的烟雾中了。

【首发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沙滩鼠Beach Rats(2017)

又名:沙滩喜欢蓝(港) / 浪荡沙滩(台)

上映日期:2017-01-23(圣丹斯电影节) / 2017-08-25(美国)片长:98分钟

主演:哈里斯·迪金森 马德琳·温斯坦 凯特·霍吉 尼尔·哈夫 妮科 

导演:伊丽莎·希特曼 编剧:伊丽莎·希特曼 Eliza Hittman

沙滩鼠的影评

沙塔
沙塔 • 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