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励志,而是在讲一个纯粹关于仇恨的故事。
本人道行尚浅,对于电影以及爵士的知识一窍不通,只是个平日里喜欢偶尔看看电影的美少女,所以就不班门弄斧了。单刀直入地来分享,我所看到的这部片子传达的东西是什么。
它并非什么“天才都这么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懒下去?”的励志片,而是一个一个以仇恨作为养料,催生成功的故事。
讲动听点:不疯魔,不成活。
主人公安德鲁,表面上是一个脸上总带些绯红的19岁腼腆男孩,私下里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模样——
被绝对不能忤逆的对象羞辱时,面上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心里却毫无退缩之意,脆生生的一只眯眼倔驴。
为了机会不惜恶意竞争,并且全程无辜脸的心机boy。
因为被戳痛处,昔日木讷的模样消失殆尽,在家庭聚餐上大放厥词,牙尖嘴利逮人就咬。
以“你会成为我的绊脚石”为理由与女友分手的那一瞬,可以在他臊眉耷眼的脸上看见点儿渣男的影子。
鼓槌把双手磨得鲜血如注后,高速击鼓的动作依然如同癫痫发作。
出了车祸依然执拗的要上台演出,将老师揪住领子推到在地上,像个得不到玩具就绝不善罢甘休的熊孩子。
而影片最后那场精彩绝伦的solo,你看他溺毙在鼓点中的样子,脑海里只有两个字——疯子。
19岁,常人来讲是一个自我觉醒不久,满脑子都是对未来旖旎的幻想,做什么都带点迷蒙和热血劲儿的岁数。但为何安德鲁偏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他变成这样,弗莱彻功不可没。
弗莱彻,光头皱脸牛鼻鱼眼,性情阴晴不定,说风就是雨,从结局看性格特征还要加一条睚眦必报。不仅是个造诣超高的指挥家,还是个骂人与哄人技都术一流的新时代诸葛亮。常用手段是先把人嘴里塞满脆甜脆甜的枣子,然后再呼呼来几个大嘴巴子,把人扇得枣渣满天飞,世界第一抖s非他莫属。
但,他将人搓圆襟扁的举动,不美其名曰,也是一种培养天才的行为。
他说过令我最深刻的一句台词——“英语里再没有什么比‘good job’更害人的了。”
这里就是我想说的。
人们开始练一件乐器,或者一项运动,常常是处于兴趣与乐趣。
但,乐趣绝对不是永久的,看看那些刚开始缠着父母要学钢琴,没两天就坐在琴行里滋哇乱叫的小朋友们就知道了。
比起对着只会do re mi的钢琴,去坐在沙发里吃吃番茄味薯片,或者和那个扎羊角辫的小美过家家不是更有乐趣?
人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原因也在于此,看别人在一件事物上怡然自乐或者风生水起的时候,自己也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接触稍深就发现那些事情,如果想要做得尽善尽美,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重复在一个看似并无意义的举动上——比如达芬奇画鸡蛋。
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稚童用蜡笔在纸上涂涂抹抹的乐趣,放弃了画三年鸡蛋后一举成名,千古流芳的乐趣。他们还不明白,所有风光亮丽,都是苦尽来的甘。也不明白,真正的乐趣是久久把玩,细细咂摸出来的。
大片梦想破灭于此。
绝对有人会把生存当做狡辩的借口气势汹汹地反驳我,矢口否认他们是因为懒惰所以丢失梦想——
一看你就是个小丫头片子,不知柴米油盐都要钱。没钱,你怎么支持你所谓的梦想?要钱,哪儿有时间追梦?再说,梦想有什么用,能当钱花?
是啊,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世界上就是就是有那么一副骨匀肌细的好身材般的人生,究其原因是他们既有智慧又会努力,还沾了些好运气,除了这些以外,这些人都性格迥异。
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里,没有把谋生当作偷懒的借口的人。
我细想,若真心想要实现梦想,那么有两个办法:
1.平常
使执行梦想成为刷牙、吃饭,乃至于眨眼呼吸的事物,不做你都觉得浑身不对劲。
日复一日,再智障的人也能成大神。
只不过,你也得像智障一样,智障能看蜗牛爬看一天,玩泥巴也能嘿嘿直乐——再无聊的事也能笑个四脚朝天。
而你,得从“执行梦想”这件稀松平常的事中找乐子,乐趣这一点始终是最重要的。
有句烂大街的话叫: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你的梦想是始于乐趣,也兴于乐趣。
没有乐趣,执行梦想就真的成了刷牙。
而苦行僧,从不为自己的修炼感到痛苦。
2.执念
仇恨和快乐,哪个更深刻?
你答快乐?好,那你告诉我,为什么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君子报仇却是十年不晚?
得不到的和得到的,哪个更珍贵?
你答得到?好,你告诉我,为什么到手的红玫瑰转眼间就成了蚊子血,而你的旧情人却总是如白月光照进心间?
歧视与友善相比,哪个更使人成长?
你答平等?好,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我国的国歌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却不是——吃糖,我们要做友谊之邦?
绝境,往往能将人的潜能最大激发出来。
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啊,就是不能活得太舒服。
你看蟑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何它们的数量增不减,而且从许久以前那样荒蛮的时代存活至今,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而且,它们还会一直野蛮生长,生生不息,钻进街道乡间的每一个角落小心窥伺着,等到哪天人类灭亡,或许它们就成了一方霸主。
影片中的弗兰彻,就是凭借着这一点,培养着天才。
鄙视、恶意、侮辱、难堪、嘲笑、竞争、忽视、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周而复始。
求而不得,世间八苦之一,弗兰彻手里紧捏人类的劣根性,将他们耍的团团转。
而安德鲁没有让他失望,绝处逢生,成了天才。
明明获得了成功,为何导演说电影是个悲剧呢?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听过一个词——执者失之。
初心不复,适从何处?
许多人不认同弗兰彻的教育方法,这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里面的那位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基丁老师,他和弗兰彻大相径庭。
他富有诗意,感性而浪漫,讲课方式别出心裁。这极大地煽动了一群少不更事但满腔热血的年轻人。
其中一个年轻人叫做尼尔,基丁老师来这儿教书后,他终于在舞台崭露头角,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基丁老师也一直激励着他。
但当被父亲告知自己的梦想一辈子都不会实现的那天晚上,他自杀了。
谁能说这位老师没有一点责任呢?尽管他只是叫年轻人们去追求梦想罢了。
这告诉我们,教育极左极右都是不明智的。尽职尽责,交给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中庸老师,就是最好的教育家。
其实看这片子,我唯一的遗憾就是不懂爵士乐……
最期待的,竟然是弗兰彻的骂人……
结局很有意思,弗兰彻的心机和安德鲁的反击,为电影又提升了一个闪光点,这里不再剧透!
mua!

爆裂鼓手Whiplash(2014)

又名:鼓动真我(港) / 进击的鼓手(台) / 鼓动人生(台) / 鞭打 / The Whiplash Drummer

上映日期:2014-01-16(圣丹斯电影节) / 2014-10-10(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迈尔斯·特勒 J·K·西蒙斯 保罗·雷瑟 梅莉莎·班诺伊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编剧:达米恩·查泽雷 Damien Chazelle

爆裂鼓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