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7-12-29

顾城别恋:鱼把树带上天空

记得当年买了那本昂贵的《英儿》,看了却不知所云。我不能理解这样的故事。英儿分明就是个机会主义者,好像前段时间还回来做show,不但以别人的鲜血造势,这回甚至又拉上一个什么著名老诗人!老天,这女人太可怕了,那么具有侵略性而且彻头彻尾的自私。
顾城潦倒不堪的结局,不堪回首很像当年所谓的精神追求。谢烨算是现实生活的代表吧,精神的主张最终没能抵挡现实的考验,两人分道扬镳。顾城终于以最残酷的方式,徒劳地要留住什么。
我相信在小岛上养鸡曾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梦想,谢烨的离去意味着对梦想的放弃,相当于外部世界对顾城的整体否定,这种人生彻底失败的绝望,足以让敏感的大脑完全崩溃。话又说回来,男女本来不同,顾城可以破衣烂衫,但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受罪?
现在看这部电影,完全出于怀旧心理。这个故事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顾城追求的女儿国,纯粹是个人生活方式。如果有女人愿意,那么就凑合着过;如果没有,那也没有办法。没错儿,其实就这么简单。
“一片灰色中走来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碧绿。”顾城的诗句是他个人情感的最好诠释,他在红绿之间纠缠不清,阿朱阿碧最终都离他而去。
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也是灰蒙蒙中走来一个丁香女子。这是我对三四十年代的总体感觉;顾城的红与绿,则是八十年代,红色是激情,绿是希望。三四十年代已经具有了古董一般的特质,可以让人玩味评说;而八十年代还没有走太远,像往事一样模糊不清,但还没有洒脱到可以自嘲的地步。顾城之死,成了朦胧派最不可思议的结局,一代理想主义者,宣告一败涂地。从此我们进入物质时代,从奢谈理想到拚命赚钱。
这个长大的瞬间,具有分裂的疼痛和不再回头的惨烈。
在今天的底色中,会有什么样的人物走来呢?数码的,亮闪闪的,虚拟的?甚至不是走来,摆一个最in的pose从天而降让你狭路相逢猝不及防?
电影的整体风格是那个年代的纯情,即使床戏也拍得诗意田园,如同青春期。好像是前几年的作品了,当时入围很多电影节,但最终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奖励。无他,因为没有把握真正激动人心的东西,没有逼出事件本身特有的残酷,很像一次唯美清淡的叙述。
即使结尾处帐幔之间的夺命追杀,也缺乏高潮应有的力度。记得我最初听到顾城杀妻事件,是怎样不可置信的惊恐。激流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是我想知道又不愿知道的黑色秘密。
冯德伦演顾城,形神俱似,带着裤腿帽子一本正经地念诗,有点儿古代秀才的呆气 + 才气。电影开始他大叫:鱼把树带到天空。
这两样分明不属于天空的东西,再怎么挣扎,也注定要掉下来吧。
印象最深的画面:顾城在山坡上疯走,一大群羊在身边跟着;远处两个女人开车追逐,脸上全都充满了怒气。

顾城别恋顧城別戀(1998)

又名:The Poet / 詩人の恋

上映日期:1998-09-18(香港)片长:110分钟

主演:冯德伦 李绮虹 森野文子 张同祖 李志聪 Kai-Yang  

导演:陈丽英 编剧:刘天赐 Tin-Chi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