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飞起!原本属于校园青春片的类型范畴,却拍出了不亚于《碟中谍》《王牌特工》的爽和嗨!紧张刺激,节奏紧凑,个人感觉本片比《摔跤吧爸爸》更有新意。
用好莱坞谍战片、特工片的手法来拍作弊,考场真的就成了战场,观众的心情会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一同起伏,一起在传递答案时紧张不已,一起在险些被老师发现时担惊受怕,一起在作弊成功后长舒一口气……悬念感和紧张感营造得太棒了!
剧情内容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划分:开端部分小琳帮助格蕾丝和小巴作弊,挣得钱财,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发展部分小琳帮助更多同学作弊,被诚实的好孩子大学霸班克举报,导致小琳的奖学金和国外留学泡汤;高潮部分stic作弊案,小琳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发现考试时差决定放手一搏挣到自费留学的钱,再到小巴用阴招让班克入伙,从前期筹划到考场上的状况百出、千钧一发、急中生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惊心动魄、酣畅淋漓!结尾部分小琳醒悟选择自首。可以说,整个剧本是非常规整的,节奏、结构没有问题。
三场作弊戏可以说是全片的精华。没有高科技的作弊手法,没有《碟中谍》《王牌特工》中的尖端道具,但就是利用这些日常熟悉的小手段,做出了强烈的紧张感。第一场小琳利用换鞋来给格蕾丝传答案,几个步骤可谓是步步惊心:小琳把答案写在橡皮上;小琳把橡皮放在鞋里,踢鞋给格蕾丝;格蕾丝把自己的鞋换给小琳。尤其是格蕾丝把自己的鞋踢远了,马上被老师发现的紧要关头,我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当小琳站起迅速穿上鞋走去交了卷,我才长舒了一口气。第二场出现了突发状况—ab卷,这也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十分熟悉的一种防作弊手法,最终小琳先搞定了a卷,利用独门秘籍“弹钢琴作弊法”传递了答案,又在惊险中换来了班东的b卷,在老师夺过试卷的最后一秒搞定。第三场stic考试戏是重中之重,先是班克临阵加价,后是班克被抓,小琳独挑大梁。这里有一点设置得很棒:小琳必须独自在短时间内记住所有答案,焦急万分,危急时刻用起了老方法—弹钢琴,与前面有了照应,弹钢琴作弊这个设定被充分利用。这一段拍得虚实结合,配乐也是功不可没。最后的追逃戏,几经波折,状况不断,看得我心脏狂跳。
电影前半段穿插了四位主角被审问的镜头,观众肯定会被误导是东窗事发后,四人被审问。但实际上却是四个人在排练应对方法,这个导演耍的小花招,增加了趣味性和好看度,也做了重头戏stic考试作弊与前面戏份的区隔。
同去看电影的小伙伴说本片的人物是薄弱点,角色都很标签化,最后小琳的悔悟和班克的黑化很突然。我倒是觉得,本片是走情节的,并非是主打人物,剧情万分精彩,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戏份去细细打磨人物,即使人物弱一点也情有可原,况且本片的人物并不弱。小琳和班克同样出身贫寒,渴望成功,但两人也有着各自的性格,小琳表面上反抗不公,渴望成功,但内心善良,不忍伤害其他人。她心疼父亲,帮助闺蜜。只不过她一步越线,就再也回不到正轨来,一路沉沦,直到触底。这一点很像美剧中的主角,小人物一时贪念越过雷池,便一发而不可收。触底之后才会反弹,所以她最后才会自首。前半程她对班克的喜欢有很多细节来铺垫,所以她挣到巨款的成功并不能抵消喜欢的人被抓所带来的失落和愧疚。两百万得到了,爱情和良心失去了,当她意识到有比两百万更重要的东西时,她最终的选择肯定是放弃两百万。而班克的黑化,让她的爱也消失了,她只剩良心需要赎回,选择自首有充分心理动因。
电影里的人物可以渐变,也可以骤变。渐变的人物就会有所谓的人物弧光,通常整部电影都在讲这个人物如何一步步发生改变。而班克表面上属于骤变,当他信奉的价值观被现实无情击碎,他就会站在反面,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人。但其实班克底色并未改变,他自卑、懦弱、渴望成功,只不过当他发现教育和考试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时,他最终肯定会不择手段,选择另一条路来获取所谓的成功,黑化到底。
一部优秀的商业片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让观众看爽;其次也要有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这部分表达并非说教,不能是创造者硬塞到观众嘴里,而是观众自己从电影里自己品出来的。通常一部爽片故事好看,而表达的无非都是正义一定战胜邪恶。本片明显在非常有意思的基础上,也做到了非常有意义。对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中国观众并不陌生的社会问题做了思考。赞助费、奖学金、留学机会,这些都是我们很熟悉的名词,那种对成功的渴求,那种改变命运的愿望,在现实面前一次次被击败,到如今,还有几人相信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小琳和班克这些“天才”,无论学习如何优秀,最终也不过是小巴这种富二代的“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