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天才枪手》是在五月末,一个朋友给我推荐的,开始我还以为是枪战片,去豆瓣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此枪手非彼枪手。
这部电影讲的是天才学霸利用高智商在考场上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我觉得这个题材挺有趣,而且在豆瓣的评分也高,貌似值得一看。
本来还想找找资源看,结果没找着,但却意外发现我大坡县六月上映,正好就去看了。
在此之前,我对泰国电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恐怖片上,当然……我是不看恐怖片的,哈哈。
记得多年前,喜欢听Sara的《即使知道要见面》,听说是一部恐怖片的曲子,片名好像叫《鬼鼓》,泰国片子,于是咬牙下载了要看,结果,没十分钟就吓哭了,从此再也不看泰国的恐怖片,其它片子也不看。
不过《天才枪手》让我对泰国片有了些改观,实话说,今年的国产片我想不出哪部比它更好看的,即使是关于学生考试作弊这样题材的片子,它也算是佼佼者了。
好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叫做《爱出猫》的电影,同样讲的是一群学生在考试中千方百计想作弊的事情,跟《天才枪手》不同的,那是一部喜剧片,甚至有点恶搞,尤其是电影里有一段情节,讲的是一个男生通过放屁声音的次数,来给大家发暗号,现在想想都会觉得好笑。
而这部电影根据2014年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样比起来《天才枪手》就严肃很多,但同时也惊险、刺激很多。没看之前你很难想象学生考试作弊这样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竟然也能拍得如此高潮迭起、精彩好看,甚至全程拍出了悬疑大片的范儿。
电影时间不长,两个小时多点,但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对正义和利益的碰撞,贫穷导致优秀生在金钱诱惑下铤而走险,也有曾经正义的少年堕落黑化,也有少女初恋情怀的崩塌。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国内的童鞋不用急,10月13号大陆上映,建议大家去电影院亲自去感受下,绝对值回票价,我把话放在这里。
记得那时看完电影,我从紧张兴奋的情绪中慢慢恢复平静后,想了许多。
古往今来,考试都是一个衡定、评判、甄别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利益面前,有很多人抛弃诚信,选择了作弊。
而作弊从来都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从有科举考试出现,就有了作弊的存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在没有科技加持的古代,考生都是怎么怎么作弊的。
一,威胁、贿赂考官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一些达官显宦往往出自私利从中进行干预,影响了正常的科举考试秩序。
在当时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有权势和富有者专门向主考机构或主考官行贿,因为应试者如果不走其后门,就很难指望在科场上获取成功。
再比如在唐代进士等科在考试之前就已经内定名单乃至名次的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就连当朝皇帝也清楚“每岁策名,无不先定”的事实。由此可见可见作弊的风气有多猖獗。
二,泄露试题
泄漏试题的发生,一般是因为主考官徇私情而为。
这种现象在科场中屡有发生,但常因为涉及面小,很难查证。
而主考官往往又得到皇帝的宠信,导致大多数作弊考生都逍遥法外。
三,怀藏
“怀藏”,顾名思义就是将小抄夹带进考场。因为作弊成本较低,这种作弊技艺是最常见的。
以前科举由于可以携带吃食、蜡烛、餐具等入场,所以就有了把《四书》、《五经》塞在馒头里、缝在衣服夹层以及塞在蜡烛里等比较“粗放”的作弊方法。
一开始我都想不明白如何利用蜡烛作弊,了解后才知道:先将蜡烛内部沿引线从底往上掏空,塞入纸条后再用蜡油将底部封平,然后带入考场。
小女子甚是佩服啊!
关于小抄夹带,在古代有一种作弊工具也十分新奇:
早在唐代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用乌贼汁作为秘密书写的工具,对,没错,这种方法同样也被应用在了考场作弊上。
通常作弊者会用乌贼汁把需要夹带的内容书写在衣服的夹层上,然后涂上烂泥巴,入场之后等泥巴干了之后,把泥去掉,文字就会出现。
而且据说乌贼汁还有个特点,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清洗,字迹就会自行消退。
这种办法既可以抄得文章,又可以毁灭证据。
小女子再次佩服!
四,雇佣枪手
在古代科举考试时,一些本无才学的人会选择钻考场检查不严的空子,想到找人冒名顶替,或者通过向主考官行贿,然后找替身代考。
在古代,冒名顶替在科场考试中相当普遍。
然后,关于如何处理科举考试违规者?想必也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在北齐就有了罚饮墨水的规定。在南朝时规定:凡应试“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
隋朝也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
呃……不知道有没有喝了墨水,毒发身亡的,哈哈。
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清朝,对作弊者的惩罚则相当严重。按照《大清律例》,科考作弊者,要戴枷三个月,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如果查获有人印刷与科举有关的袖珍书者,则株连九族。
这个……就有点狠了,怕怕的。
联系当今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也对一些重大考试作弊出台了相关法律,所以很希望大家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对身边一些不好的事情,做出反思跟制止。
我想,这也是电影《天才枪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